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Ⅱ/邀訪教師社群: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下一代須要更能幫助他們適應當代的教育) |
|||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6次版本)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 | [[分類: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 + | [[分類: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__NOTOC__ |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e/台灣學生單位成本.png' width=350 height=294 /></div> |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e/台灣學生單位成本.png' width=350 height=294 /></div> | ||
==台灣已有財力在中小學實施「自主學習」典範的教育== | ==台灣已有財力在中小學實施「自主學習」典範的教育== | ||
第 15 行: | 第 15 行: | ||
但是今天台灣大多數的體制學校採取傳統學習典範,只有部分實驗教育機構採用自主學習典範。我們希望未來台灣的每一個孩子,不分家庭社經地位高低,均能在較優的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習。否則,自主學習商品化極可能使得社會的不平等加劇。 | 但是今天台灣大多數的體制學校採取傳統學習典範,只有部分實驗教育機構採用自主學習典範。我們希望未來台灣的每一個孩子,不分家庭社經地位高低,均能在較優的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習。否則,自主學習商品化極可能使得社會的不平等加劇。 | ||
− | == | + | ==大家對焦一下「什麼是自主學習」== |
− | <table style='border:none;margin:0 0 1em 1em;'><tr><th style='border:none;line-height:100%;'><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480px-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 width=260 height=260 /></th></tr><tr><th style='border:none;'>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th></tr></table>< | + | <table style='border:none;margin:0 0 1em 1em;' align=right><tr><th style='border:none;line-height:100%;'><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480px-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 width=260 height=260 /></th></tr><tr><th style='border:none;'>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th></tr></table> |
−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d/從傳統教學到自主學習.svg' width=500 height= | + | 當這樣子政策要運用公庫的資源來推行,首先大家就需要對焦一下「什麼是自主學習」。 |
+ | |||
+ | 與 108 課綱對應良好的說法如下: | ||
+ | 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整個生態系。自主學習典範包括四個元素: | ||
+ | # 學習者參與治理學習:學習者可以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主導自己的學習,這是整個典範的基礎。 | ||
+ | # 群學: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習夥伴之間彼此的協作,學習者需秉持「立約承責」的態度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 | ||
+ | # 無界學習:學習的場域不以教室或學校為範圍,可以擴大到整個世界。 | ||
+ | # 生活實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在生活中應用實踐,知識技能是否「學會」端看能否在生活中實際應用。 | ||
+ | |||
+ | ==尋找傳統學習與自主學習的中間過渡態== | ||
+ |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d/從傳統教學到自主學習.svg' width=500 height=219 /></div> | ||
+ | 傳統學習與自主學習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但其中仍有過渡型態,也就是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之中逐漸可以見到的樣貌。例如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數位學習推動的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可視為傳統固定課綱與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生參與學習治理之間的過渡型態。中小學普遍施行的各種戶外教學則是由學校邁向無界學習的例子。 | ||
+ | |||
+ | ==期盼和各位老師一起找出各種可以在現場實施的「自主學習」樣態== | ||
+ | #'''以下是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討論中的 16 項「自主學習」現場樣態,如:''' | ||
+ | {{:自主學習支援人力運用場景}} | ||
+ | #期待能與現場老師共同討論出自主學習在現場更完整的實施全貌。 |
2024年12月1日 (日) 00:01的最新修訂版本
台灣已有財力在中小學實施「自主學習」典範的教育
右圖是我國近 20 年來國中小學生單位成本的變化圖。按照實驗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如果實施「全自主學習典範」的中小學教育,每生每年的單位成本會落在 20 萬左右。當前台灣的教育財政,一方面由於實施《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政府教育經費每四年會自然成長 1000 億,所以在 2020 年之後,台灣已有經濟條件在中小學普遍提供「自主學習典範」的教育。然而由於教育現場的「慣性」巨大,有財力並不等於「有條件」在現場推進「自主學習典範」的教育,儘管這是 108 課綱標舉台灣教育所要走的道路。
下一代須要更能幫助他們適應當代的教育
我們的下一代即將面對一大堆時代帶給他們的困難挑戰,他們比前人更需要能鍛練出解決問題能力的教育,而自主學習典範是比傳統應試教育更好的選擇。其實許多機構實驗教育已經開始這麼做了,只是這股風氣始終沒有吹向體制教育而已。
自主學習能夠強化學生的自造精神,教出動手能力強大的下一代,避免成為科技自動化影響之下的巨嬰。同時,自主學習典範訓練學習者自小與人協作,離開學校之後能夠自組微社群,解決個人及社會面臨的種種問題。
而由治理自己的學習出發,則可以培養更多公民投入公共參與,鞏固台灣的常民政治傳統。
但是今天台灣大多數的體制學校採取傳統學習典範,只有部分實驗教育機構採用自主學習典範。我們希望未來台灣的每一個孩子,不分家庭社經地位高低,均能在較優的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習。否則,自主學習商品化極可能使得社會的不平等加劇。
大家對焦一下「什麼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 |
---|
當這樣子政策要運用公庫的資源來推行,首先大家就需要對焦一下「什麼是自主學習」。
與 108 課綱對應良好的說法如下: 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學法,而是一整個生態系。自主學習典範包括四個元素:
- 學習者參與治理學習:學習者可以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主導自己的學習,這是整個典範的基礎。
- 群學: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習夥伴之間彼此的協作,學習者需秉持「立約承責」的態度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
- 無界學習:學習的場域不以教室或學校為範圍,可以擴大到整個世界。
- 生活實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在生活中應用實踐,知識技能是否「學會」端看能否在生活中實際應用。
尋找傳統學習與自主學習的中間過渡態
傳統學習與自主學習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但其中仍有過渡型態,也就是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之中逐漸可以見到的樣貌。例如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數位學習推動的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可視為傳統固定課綱與自主學習典範之下學生參與學習治理之間的過渡型態。中小學普遍施行的各種戶外教學則是由學校邁向無界學習的例子。
期盼和各位老師一起找出各種可以在現場實施的「自主學習」樣態
- 以下是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討論中的 16 項「自主學習」現場樣態,如:
- 組課:老師協助同學組課(老師提供大量的陪伴、OST)。
- 社團:依同學興趣與性向組織社團。
- 選修:提供選修課。
- 達人教學支援:開門辦教育,將鐘點費用於教學支援人員,如家長、各行業達人,來分享職涯或生涯的人生經歷。
- 雙老師制度:兩位老師彼此配合,帶動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
- 家長參與教育事務:系統性導入家長說課、備課、參與治理學習。
- 混搭三種資源:設籍學校上課、參與實驗教育、家長運用學習資源(如社教館所)支持同學學習。
- 行動學習:包含學生策畫、群學、移地三元素的學習活動。
- 參訪:學生參與策畫參訪。
- 場域實習:讓十六歲以上在學生,進入工作職場實習或以師徒制跟隨達人實習。
- 主題備課:老師決定範圍,同學決定具體報告主題,老師陪伴同學預演,並提供指導。
- 補救教學:運用以上原則,用於補救教學,可運用校外人力。
- 市集:規畫跨校的學習市集。
- 共同觀影並討論:由小組或學習社群共同觀看影片,分析影片,並在映後舉行討論。
- 編輯報紙:約定主題與時間區間,由同學共同蒐集素材,並編輯成報紙,上台發表,互相觀摩成長。
- 說故事:同學先蒐集各種廣告、業配文中的故事哏,討論分析後,進行再創作,如變成微劇本。
- 期待能與現場老師共同討論出自主學習在現場更完整的實施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