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專題/3hr+3hr設計: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組課共學」一些本質性探討
「組課共學」一些本質性探討
第 14 行: 第 14 行:
 
#*#共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共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剛好比最好更好。
 
#*#剛好比最好更好。
 +
==關於組課共學協作==
 +
已決定的事:
 +
 +
開放的部分:
 +
==導讀:==
 +
*受課綱約束組
 +
*#108課綱簡摘
 +
*#國教署相關的補助要點
 +
*未受課綱約束組:前人對三個問題的線索
 +
===一、自主學習需要受到強制嗎➂?若需要,正當性的基礎是什麼➃?相關的程序正義為何➄?===
 +
一個聚焦性的提問:自主學習中可以有必修課嗎<b>➁</b>?
 +
<div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style='width:100%'>
 +
====先定義什麼是「自主學習」➀?====
 +
學習者本人對於學習的資源、選擇與實踐負大部分的責任。
 +
線索:
 +
#人有「學習的本能」。
 +
#學習是個人之事還是眾人之事?若是眾人之事,則需權責相符。
 +
#「自我」是包含個人小我、小大我、中大我、大大我等不同層次的綜合體。
 +
#人的本性是拮抗的。
 +
#「我」的主體性是是逐步成長的。
 +
#人的選擇「反覆而飄移」,但學習無法完全任性。如何在人的穩定與學習的穩定找出好的「適配」。<br/>品質好的自主學習需要:適當的同儕、掌握學習節奏、良好的知識/技能樹(當學習地圖)
 +
#學習指向何方?自主學習指向何方?都是自主學習,有沒有品質較好的自主學習與品質較不好的自主學習之分?
 +
#為避免虛無主義,我們需要參考一下「應然」的四種常用判準:
 +
#*共識:眾人之事由相關之眾人一起想出怎麼相處是「應然」。
 +
#*存在:持這種立場的人假定「不應然」的東西會消滅,天地中有一種存在,自然會消滅自作孽的存在。凡存在者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在者將更有道理。
 +
#*無知之幕:在不知道誰會是受益者與受害者的前提下制定規則或規劃。如分蛋糕時,劃分者後選。
 +
#*功利主義:為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的選項即是「應然」(其問題,請參考《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
</div>
 +
===二、如何「重用班上同學」?===
 +
<div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style='width:100%'>
 +
線索:
 +
 +
關鍵點在找到「動機跟誘因」,但運用這些動機和誘因是有紅線的。
 +
#避免挑學生來教。
 +
#「以關係作為誘因」,有些同學會為了維持和老師維持良好關係而學習 但運用這項誘因的紅線在哪裡?
 +
#運用分數當誘因,下個問題單獨拉出來討論。
 +
</div>
 +
===三、運用分數當誘因?===
 +
<div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style='width:100%'>
 +
線索:
 +
#評量的三種用途:診斷、檢定、選拔。對「選拔」要懷有戒心。榮譽是無形的稀有資源,加上比馬龍效應,風險極高。
 +
#為什麼我們不能歡暢的以評量來提供誘因,建構學習節奏?
 +
#*使得評量過量(太多的評量,變成為了完成評量,讓評量變成了最低的標準;並且造成學習疲乏、反胃)
 +
#*扭曲學習本質,異化學習(例如:學習被侷限,依照評量的脈絡而窄化)
 +
#*不當標籤(造成自我貼標籤,而延伸出學習低落、自我評價低落;同時也造成不當的量化)
 +
#*使得資深與資淺學習者的關係,處於不恰當
 +
</div>

2019年7月26日 (五) 09:15的修訂版本

「組課共學」一些本質性探討

  1. 是「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成就自主學習的是學習者的主動與認真。
  2. 日後帶領同學自主學習時,要落實「自造精神」——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3. 是群學不只是自學——要組織小小的「學習公社」(大陸安格稱之為「學習社區」),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
  4. 是一種學習典範的轉移:
    • 技術選項:教導同學善用 OST ,增加同學組課的成功機會。
    • 人際關係:
      1. 老師與同學的不對稱性下降
      2. 以「學習公社」的關係群學
      3. 反「外部化」
    • 意識形態——公共性:
      1. 相信「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2. 共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3. 剛好比最好更好。

關於組課共學協作

已決定的事:

開放的部分:

導讀:

  • 受課綱約束組
    1. 108課綱簡摘
    2. 國教署相關的補助要點
  • 未受課綱約束組:前人對三個問題的線索

一、自主學習需要受到強制嗎➂?若需要,正當性的基礎是什麼➃?相關的程序正義為何➄?

一個聚焦性的提問:自主學習中可以有必修課嗎

先定義什麼是「自主學習」➀?

學習者本人對於學習的資源、選擇與實踐負大部分的責任。

線索:

  1. 人有「學習的本能」。
  2. 學習是個人之事還是眾人之事?若是眾人之事,則需權責相符。
  3. 「自我」是包含個人小我、小大我、中大我、大大我等不同層次的綜合體。
  4. 人的本性是拮抗的。
  5. 「我」的主體性是是逐步成長的。
  6. 人的選擇「反覆而飄移」,但學習無法完全任性。如何在人的穩定與學習的穩定找出好的「適配」。
    品質好的自主學習需要:適當的同儕、掌握學習節奏、良好的知識/技能樹(當學習地圖)
  7. 學習指向何方?自主學習指向何方?都是自主學習,有沒有品質較好的自主學習與品質較不好的自主學習之分?
  8. 為避免虛無主義,我們需要參考一下「應然」的四種常用判準:
    • 共識:眾人之事由相關之眾人一起想出怎麼相處是「應然」。
    • 存在:持這種立場的人假定「不應然」的東西會消滅,天地中有一種存在,自然會消滅自作孽的存在。凡存在者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在者將更有道理。
    • 無知之幕:在不知道誰會是受益者與受害者的前提下制定規則或規劃。如分蛋糕時,劃分者後選。
    • 功利主義:為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的選項即是「應然」(其問題,請參考《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二、如何「重用班上同學」?

線索:

關鍵點在找到「動機跟誘因」,但運用這些動機和誘因是有紅線的。

  1. 避免挑學生來教。
  2. 「以關係作為誘因」,有些同學會為了維持和老師維持良好關係而學習 但運用這項誘因的紅線在哪裡?
  3. 運用分數當誘因,下個問題單獨拉出來討論。

三、運用分數當誘因?

線索:

  1. 評量的三種用途:診斷、檢定、選拔。對「選拔」要懷有戒心。榮譽是無形的稀有資源,加上比馬龍效應,風險極高。
  2. 為什麼我們不能歡暢的以評量來提供誘因,建構學習節奏?
    • 使得評量過量(太多的評量,變成為了完成評量,讓評量變成了最低的標準;並且造成學習疲乏、反胃)
    • 扭曲學習本質,異化學習(例如:學習被侷限,依照評量的脈絡而窄化)
    • 不當標籤(造成自我貼標籤,而延伸出學習低落、自我評價低落;同時也造成不當的量化)
    • 使得資深與資淺學習者的關係,處於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