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培力的特點: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教育自造者培力]]
 
[[分類:教育自造者培力]]
 +
<div style='float:right;margin:0.5em 0 0.8em 1.4em;'><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3/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480px-不錯學群課程理念.png' width=275 height=275 /><p align=center>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p></div>
 
#是一段「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
 
#是一段「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
 +
#是一種學習典範的轉移,可用來改善實驗教育、教師進修、終身學習、學前教育:
 +
#*技術選項:教導同學善用 OST ,增加同學組課的成功機會。
 +
#*人際關係:
 +
#*#老師與同學的不對稱性下降,轉變成資深學習者與資淺學習者的關係:陪伴、嚮導、教練
 +
#*#以「學習公社」的關係進行群學
 +
#*#反「外部化」,即權責相符
 +
#*意識形態——「行動者思維」與「公共性」:
 +
#*#相信「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背後是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
 +
#*#共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
#*#剛好比最好更好。
 +
#:教學典範練得再利害,也不會因此進入自主學習典範。
 
#落實「教育的自造精神」:回歸本質,自主學習可以這樣單純: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br/>日後相信你的學生:「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成敗另說)。
 
#落實「教育的自造精神」:回歸本質,自主學習可以這樣單純: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br/>日後相信你的學生:「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成敗另說)。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
第 6 行: 第 18 行:
 
#*少做「外銷派」,專門外銷大道理給同學實踐,自己不實踐。老師自己有組課的經驗,日後才會認同同學組課,也才會知道怎麼陪伴同學組課。
 
#*少做「外銷派」,專門外銷大道理給同學實踐,自己不實踐。老師自己有組課的經驗,日後才會認同同學組課,也才會知道怎麼陪伴同學組課。
 
#*認為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同學是資淺學習者,雙方是合作共學的。進一步降低兩者之間的「不對稱性」。
 
#*認為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同學是資淺學習者,雙方是合作共學的。進一步降低兩者之間的「不對稱性」。
 +
#*要儘量拉高同學的高度,減低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不對稱性。不要老想著做同學們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
 
#群學:
 
#群學:
 
#*海星培力是以社群為依托的「群學」學習模式,群學會使一個人進入以下狀態:
 
#*海星培力是以社群為依托的「群學」學習模式,群學會使一個人進入以下狀態:
第 20 行: 第 33 行:
 
#*每一門組課都要上跨校選修系統,都是一次對社會的說明與接觸。
 
#*每一門組課都要上跨校選修系統,都是一次對社會的說明與接觸。
 
#*組課內容以 CC 3.0 授權釋出,是與天下人共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組課內容以 CC 3.0 授權釋出,是與天下人共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
#學習無處不在,不是只在教室裡學習。可以用「行動學習」鍛練同學拆解並解決問題的能力。<br/>如果只有到處都可以安排學習活動,那還是「無界學習」;如果同時包含「移地」、「學習者策畫」、「群學」三個元素,那就進階到「行動學習」了。<br/>「無界學習」包含了「行動學習」。
 
#以社群為依托:
 
#以社群為依托:
 
#*海星社群中有經驗前輩。
 
#*海星社群中有經驗前輩。

2020年8月12日 (三) 12:53的修訂版本

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

  1. 是一段「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
  2. 是一種學習典範的轉移,可用來改善實驗教育、教師進修、終身學習、學前教育:
    • 技術選項:教導同學善用 OST ,增加同學組課的成功機會。
    • 人際關係:
      1. 老師與同學的不對稱性下降,轉變成資深學習者與資淺學習者的關係:陪伴、嚮導、教練
      2. 以「學習公社」的關係進行群學
      3. 反「外部化」,即權責相符
    • 意識形態——「行動者思維」與「公共性」:
      1. 相信「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背後是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
      2. 共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3. 剛好比最好更好。
    教學典範練得再利害,也不會因此進入自主學習典範。
  3. 落實「教育的自造精神」:回歸本質,自主學習可以這樣單純: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日後相信你的學生:「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成敗另說)。
  4. 自主學習
    • 學員「自組織」,而不是學員被人家組織。
    • 少做「外銷派」,專門外銷大道理給同學實踐,自己不實踐。老師自己有組課的經驗,日後才會認同同學組課,也才會知道怎麼陪伴同學組課。
    • 認為老師是資深學習者,同學是資淺學習者,雙方是合作共學的。進一步降低兩者之間的「不對稱性」。
    • 要儘量拉高同學的高度,減低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不對稱性。不要老想著做同學們的英雄,讓同學做自己的英雄。
  5. 群學:
    • 海星培力是以社群為依托的「群學」學習模式,群學會使一個人進入以下狀態:
      1. 思考方式會由「獨自思考模式」切換到「討論模式」:
        • 要求自己的想法能清楚到可以解釋給同伴聽,而且讓他聽懂。
        • 伙伴之間會相互聆聽並產生聯繫。
      2. 相互糾錯:伙伴之間會有思考、見解、特質、專長等多樣性,互補之後才能加大,缺點減少。
      3. 分工合作:老天給一個人兩份本事,也沒有給人兩份時間。但伙伴們平行推動工作的不同部分,就能成就更大的事情。
      4. 資訊識讀的可靠性提高。
    • 是一個個小的「學習公社」(大陸安格稱之為「學習社區」),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
      1. 學習協作:找到學習需求相近的伙伴,一起群學。
      2. 經濟協作:對於學習的支出,伙伴之間「自給自足,公平分擔」。
      3. 生活協作:伙伴之間彼此將「組課共學」排到自己生活順位的前十名,不然組課會失敗。
    • 每一門組課都要上跨校選修系統,都是一次對社會的說明與接觸。
    • 組課內容以 CC 3.0 授權釋出,是與天下人共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6. 學習無處不在,不是只在教室裡學習。可以用「行動學習」鍛練同學拆解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只有到處都可以安排學習活動,那還是「無界學習」;如果同時包含「移地」、「學習者策畫」、「群學」三個元素,那就進階到「行動學習」了。
    「無界學習」包含了「行動學習」。
  7. 以社群為依托:
    • 海星社群中有經驗前輩。
    • 由贊助者構成的的支持網絡。
    • 梯次交叠。
  8. 平價的金錢負荷:
    • 公基金:每人約 3000 台幣,用於如共識營、雲端平台、策劃海星增殖等活動。
    • 組課的費用依始祖海星 13 門組課的經驗值,90小時約為 7650 元。
  9. 足量的新典範浸潤:兩年內要完成 90 小時的組課,144 小時的場域修練。
  10. 對組課與社群成員的學習歷程進行「準永久性典藏」。
    • 是對「學習大規模重洗牌」的當代適應。
    • 垂直發展:小海星、成熟海星(一級教育自造者)、精熟海星(二級教育自造者)、裁判海星(三級教育自造者)
    • 水平發展:用學分標籤來支援體制學校、實驗教育、終身學習、學前教育…的教師進修或人才培力,初期標籤數小於組課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