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專題/3hr+3hr設計: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一、受課綱約束組:從課綱中找自主學習空間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35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教育自造者培力]][[分類:自主學習專題]]
+
[[分類:自主學習專題]]
 +
本設計是用於政大二梯。
 
==「組課共學」一些本質性探討==
 
==「組課共學」一些本質性探討==
 
#是「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成就自主學習的是學習者的主動與認真。
 
#是「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成就自主學習的是學習者的主動與認真。
 
#日後帶領同學自主學習時,要落實「自造精神」——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日後帶領同學自主學習時,要落實「自造精神」——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是群學不只是自學——要組織小小的「學習公社」(大陸安格稱之為「學習社區」),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
 
#是群學不只是自學——要組織小小的「學習公社」(大陸安格稱之為「學習社區」),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
#是一種學習典範的轉移:
+
#是一種學習典範的轉移,可用來改善實驗教育、教師進修、終身學習、學前教育:
 
#*技術選項:教導同學善用 OST ,增加同學組課的成功機會。
 
#*技術選項:教導同學善用 OST ,增加同學組課的成功機會。
 
#*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
 
#*#老師與同學的不對稱性下降
 
#*#老師與同學的不對稱性下降
#*#以「學習公社」的關係群學
+
#*#以「學習公社」的關係進行群學
 
#*#反「外部化」
 
#*#反「外部化」
#*意識形態——公共性:
+
#*意識形態——「行動者思維」與「公共性」:
#*#相信「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
#*#相信「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背後是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
 
#*#共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共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剛好比最好更好。
 
#*#剛好比最好更好。
 +
 
==關於組課共學協作==
 
==關於組課共學協作==
 
已決定的事:
 
已決定的事:
 
+
#課程目標一是:讓大家(40位學員)在運用組課共學進行自我培力上有更多進展。
 +
#課程目標二是:讓大家以後在帶領學生組課共學時有更多進展。
 +
#定位是支持性學習活動,不是必修課,不會有作業,也沒有通過與否的評定。
 +
#3小時×5次上課。
 +
#第一次至第四次課程的規畫與實施者,依序是丁丁、許平、凡甘、培芬。規畫範圍涵蓋主題名稱、實施段落、實施內容。
 +
#第五次上課(11月3日),由學員們規畫與實施。
 
開放的部分:
 
開放的部分:
 +
#第五次上課的規畫與實施。
 +
#討論第五次上課的規畫與實施。
 +
 
==導讀:==
 
==導讀:==
 
===一、受課綱約束組:從課綱中找自主學習空間===
 
===一、受課綱約束組:從課綱中找自主學習空間===
:總綱
+
====一、總綱====
 
:貳、基本理念
 
:貳、基本理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 「 互動」 及「共好」為理念,強調<u>學生是自發主動</u>的<u>學習</u>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u>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u>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u>互惠與共好</u>。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 「 互動」 及「共好」為理念,強調<u>學生是自發主動</u>的<u>學習</u>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u>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u>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u><b>互惠</b>與共好</u>。
: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
+
::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
 
:參、課程目標
 
:參、課程目標
:一、啟發生命潛能
+
::一、啟發生命潛能
:二、陶養生活知能
+
::二、陶養生活知能
:三、促進生涯發展
+
::三、促進生涯發展
:四、涵育公民責任
+
::四、涵育公民責任
 
:肆、核心素養
 
:肆、核心素養
:一、涵義
+
::一、涵義
:「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與態度…。與生活的結合,實踐力行…。
+
::「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與態度…。與生活的結合,實踐力行…。
 
:伍、學習階段
 
:伍、學習階段
:國民小學一、二年級為第一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三、四年級為第二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五、六年級為第三學習階段,國民中學七、八、 九年級為第四學習階段,高級中等學校十、十一、十二年級為第五學習階段。
+
::國民小學一、二年級為第一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三、四年級為第二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五、六年級為第三學習階段,國民中學七、八、 九年級為第四學習階段,高級中等學校十、十一、十二年級為第五學習階段。
 
:陸、課程架構
 
:陸、課程架構
:一、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
+
::一、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
:(一)課程類型
+
:::(一)課程類型
:表2
+
:::表2 各教育階段課程類型<table class=nicetable style='width:50%' align=center><tr><th colspan=2 style='text-align:right;border-bottom:none;'>課程類型</th><th rowspan=2>部定課程</th><th rowspan=2>校定課程</th></tr><tr><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none;'>教育階段</td></tr><tr><th colspan=2>國民小學</th><th rowspan=2>領域學習課程</th><th rowspan=2>彈性學習課程</th></tr><tr><th colspan=2>國民中學</th></tr><tr><th rowspan=4>高<br/>級<br/>中<br/>等<br/>學<br/>校</th><th>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th><th rowspan=4>一般科目<br/>專業科目<br/>實習科目</th><th rowspan=4>校定必修課程<br/>選修課程<br/>團體活動時間<br/>彈性學習時間</th></tr><tr><th>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th></tr><tr><th>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th></tr><tr><th>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th></tr></table>
:二、課程規劃及說明
+
::二、課程規劃及說明
:(一)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育階段
+
:::(一)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育階段
:2.規劃說明
+
:::2.規劃說明
:(1)領域學習課程
+
:::(1)領域學習課程
:➀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彈性調節每節分鐘數與年級、班級之組合。
+
:::➀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彈性調節每節分鐘數與年級、班級之組合。
:➁在符合教學正常化、領域學習節數之原則下,學校得彈性調整或重組部定課程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佔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其學習節數得分開計入相關學習領域,並可進行協同教學。
+
:::➁在符合教學正常化、領域學習節數之原則下,學校得彈性調整或重組部定課程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佔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其學習節數得分開計入相關學習領域,並可進行協同教學。
:➅跨領域/科目之協同教學,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授課節數。
+
:::➅跨領域/科目之協同教學,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授課節數。
:(2)彈性學習課程
+
:::(2)彈性學習課程
:➀彈性學習課程規劃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學習活動。可選擇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實施。
+
:::➀彈性學習課程規劃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學習活動。可選擇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或其他類課程,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實施。
:「社團活動」可開設跨領域/科目相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依興趣及能力分組選修,與其他班級學生共同上課。
+
:::➂「社團活動」可開設跨領域/科目相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依興趣及能力分組選修,與其他班級學生共同上課。
:「技藝課程」,以促進手眼身心等感官統合、習得生活所需實用技能、培養勞動神聖精神、 探索人與科技及工作世界的關係之課程為主,例如可開設作物栽種,運用機具、材料和資料進行創意設計與製作課程,或開設與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各群科技能領域專業與實習科目銜接的技藝課程等,讓學生依照興趣與性向自由選修。
+
:::➃「技藝課程」,以促進手眼身心等感官統合、習得生活所需實用技能、培養勞動神聖精神、 探索人與科技及工作世界的關係之課程為主,例如可開設作物栽種,運用機具、材料和資料進行創意設計與製作課程,或開設與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各群科技能領域專業與實習科目銜接的技藝課程等,讓學生依照興趣與性向自由選修。
 +
:::➅「其他類課程」包括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等各式課程,以及領域補救教學課程。
 +
:::➆國民中學得於彈性學習課程開設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或英語文以外之第二外國語文課程,供學生選修;其教學內容及教材得由學校自行安排。
 +
:::➈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實施彈性學習課程,應安排具備專長的教師授課,並列為教師授課節數。
 +
:::(二)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
 +
:::1.課程規劃
 +
:::表5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各類型學校課程規劃<table class=nicetable style='width:90%' align=center><tr><th colspan=2 style='text-align:right;border-bottom:none;'>學校型態</th><th rowspan=2>'''普通型<br/>高級中等學校'''</th><th rowspan=2>'''技術型<br/>高級中等學校'''</th><th rowspan=2>'''綜合型<br/>高級中等學校'''</th><th rowspan=2>'''單科型<br/>高級中等學校'''</th></tr><tr><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none;'>課程類別</td></tr><tr><th rowspan=3>'''部<br/>定<br/>必<br/>修''''</th><th>'''一般科目<br/>包含高級中等學校<br/>共同核心32學分)'''</th><th>118學分</th><th>66-76學分</th><th>48學分</th><th>48學分</th></tr><tr><th>'''專業科目<br/>實習科目'''</th><th>—</th><th>45-60學分</th><th>—</th><th>—</th></tr><tr><th>'''學分數'''</th><th>118學分</th><th>111-136學分</th><th>48學分</th><th>48學分</th></tr><tr><th rowspan=5>校<br/>'''訂<br/>必<br/>修<br/>及<br/>選<br/>修'''</th><th rowspan=4>'''一般科目<br/>專精科目<br/>專業科目<br/>實習科目'''</th><th>'''校定必修'''</th><th rowspan=4>44-81學分<br/>(各校須訂定<br/>2-6學分專題<br/>實作為校定必<br/>修科目</th><th colspan=2>'''校定必修'''</th></tr><tr><th>4-8學分</th><th>4-12學分<br/>一般科目</th><th>45-60學分<br/>核心科目</th></tr><tr><th>'''選修'''</th><th>'''校訂選修'''</th><th>'''選修'''</th></tr><tr><th>54-58學分</th><th>120-128學分</th><th>72-87學分</th></tr><tr><th>'''學分數'''</th><th>62學分</th><th>44-81學分</th><th>132學分</th><th>132學分</th></tr><tr><th colspan=2>'''應修習學分數<br/>(每週節數)'''</th><th>180學分<br/>(30節)</th><th>180-192學分<br/>(30-32節)</th><th>180學分<br/>(30節)</th><th>180學分<br/>(30節)</th></tr><tr><th colspan=2>'''每週團體活動時間'''</th><th>2-3節</th><th>2-3節</th><th>2-3節</th><th>2-3節</th></tr><tr><th colspan=2>'''每週彈性學習時間<br/>(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th><th>2-3節<br/>(12-18節)</th><th>0-2節<br/>(6-12節)</th><th>2-3節<br/>(12-18節)</th><th>2-3節<br/>(12-18節)</th></tr><tr><th colspan=2>'''每週總上課節數'''</th><th>35節</th><th>35節</th><th>35節</th><th>35節</th></tr></table>
 +
:::2.規劃說明
 +
:::(1)持續滿一學期或總修習節數達 18 節課,為 1 學分。
 +
:::(2)總學分與畢業條件: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三年應修習總學分數為 180-192 學分,普通型及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 150 學分;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 160 學分。
 +
:::(3)每週上課節數:學生在校上課每週 35 節,其中包含「團體活動時間」及「彈性學習時間」。
 +
:::(4)團體活動時間:包括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週會或講座等。
 +
:::➄上述各類型學校社團活動每學年不得低於 24 節。
 +
:::(5)彈性學習時間:依學生需求與學校條件,可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或學校特色活動等。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採全學期授課者,高一、高二每週至多 1 節。
 +
:::(二)-1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
:::2.規劃說明
 +
:::(2)課程規劃原則
 +
:::➂選修
 +
::::B.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
 +
::::C.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
:::➃專題與跨領域課程
 +
::::A.各校開設跨領域/科目專題類課程,其專題小組人數及每位教師配置小組組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
::::B.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之協同教學,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教學節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
:::(二)-2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
:::2.規劃說明
 +
:::(4)「校訂科目規劃原則」
 +
:::➁校訂科目相關注意事項
 +
::::A.學校發展校訂科目時,<u>須以本群科課程</u>綱要暨設備基準為依據,以部定各群科必修科目為基礎,發展各科別之校訂必修及選修科目,以建立學校辦學特色。
 +
::::B.校訂之選修科目,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然得視各群科實際需求,酌減選修課程 10% 學分數,但須事先陳報各該主管機關核定後方可實施,並於總體課程計畫中敘明。
 +
::::C.校訂科目不可重複開設相同內容之課程,各該主管機關於學校陳報總體課程計畫時列入備查檢核重點,並為督導考核與編列經費、補助款之重要參考項目。
 +
::::E.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
:::(二)-3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
:::2.規劃說明
 +
:::(2)「專精科目」
 +
:::➆學程選修科目之開設,應提供選修學分 1.2-1.5 倍之選修課程,供學生適性選修,並應規劃學生跨學程選修的彈性。
 +
:::(4)「選修科目開設原則」
 +
:::➀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
 +
:::➁每一科目規劃以每學期 2-4 學分為原則。
 +
:::➂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
:::(二)-4 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
 +
:::2.規劃說明
 +
:::(3)課程規劃原則
 +
:::➂選修
 +
::::B.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
 +
::::C.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
:::➃專題與跨領域課程
 +
::::A.各校開設跨領域/科目專題類課程,其專題小組人數及每位教師配置小組組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
::::B.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之協同教學,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教學節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
:柒、實施要點
 +
::二、教學實施
 +
:::(二)教學模式與策略
 +
:::6.教師宜適切規劃戶外教育、產業實習、服務學習等實地情境學習,以引導學生實際體驗、實踐品德、深化省思與提升視野。
 +
::五、教師專業發展
 +
:::(一)教師專業發展實施內涵
 +
:::1.教師可透過領域/群科/學程/科目(含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教學研究會、年級或年段會議,或是自發組成的校內、跨校或跨領域的專業學習社群,進行共同備課、教學觀察與回饋、研發課程與教材、參加工作坊、安排專題講座、 實地參訪、線上學習、行動研究、課堂教學研究、公開分享與交流等多元專業發展活動方式,以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能與學生學習成效。
 +
:::3.為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形塑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
 +
:::(二)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
 +
:::3.各該主管機關與學校應鼓勵並支持教師進行跨領域/群科/學程/科目的課程統整、教師間或業師間之協同教學,以及協助教師整合與運用教育系統外部的資源,例如社區、非營利組織、產業、大學院校、研究機構等資源,支持學生多元適性的學習。
 +
::七、家長與民間參與
 +
:::(二)學校應定期邀請家長參與教師公開授課或其他課程與教學相關活動。
 +
:::(四)學校可結合民間組織與產業界的社會資源,並建立夥伴關係,以充實教學活動;技術型高級中學、綜合型高級中學與建教合作班得與業界合辦學徒制,提升務實致用的學習成效。
  
 
+
====(二)國教署實施新課綱相關的補助要點====
*#國教署相關的補助要點
+
*
+
  
 
===二、未受課綱約束組:對三個問題的探討(前人曾提供線索)===
 
===二、未受課綱約束組:對三個問題的探討(前人曾提供線索)===
===一、自主學習需要受到強制嗎➂?若需要,正當性的基礎是什麼➃?相關的程序正義為何➄?===
+
====(一)自主學習需要受到強制嗎➂?若需要,正當性的基礎是什麼➃?相關的程序正義為何➄?====
 
一個聚焦性的提問:自主學習中可以有必修課嗎<b>➁</b>?
 
一個聚焦性的提問:自主學習中可以有必修課嗎<b>➁</b>?
 
<div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style='width:100%'>
 
<div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style='width:100%'>
====先定義什麼是「自主學習」➀?====
+
=====先定義什麼是「自主學習」➀?=====
 
  學習者本人對於學習的資源、選擇與實踐負大部分的責任。
 
  學習者本人對於學習的資源、選擇與實踐負大部分的責任。
 
線索:
 
線索:
第 74 行: 第 142 行:
 
#*功利主義:為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的選項即是「應然」(其問題,請參考《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功利主義:為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的選項即是「應然」(其問題,請參考《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div>
 
</div>
===二、如何「重用班上同學」?===
+
====(二)如何「重用班上同學」?====
 
<div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style='width:100%'>
 
<div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style='width:100%'>
 
線索:
 
線索:
第 83 行: 第 151 行:
 
#運用分數當誘因,下個問題單獨拉出來討論。
 
#運用分數當誘因,下個問題單獨拉出來討論。
 
</div>
 
</div>
===三、運用分數當誘因?===
+
====(三)運用分數當誘因?====
 
<div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style='width:100%'>
 
<div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style='width:100%'>
 
線索:
 
線索:
第 95 行: 第 163 行:
  
 
==第五堂課要幹嘛?==
 
==第五堂課要幹嘛?==
 +
請大家提出對第五堂課要幹嘛的各種倡議。
 +
 +
丁丁先拋磚引玉。
 +
 +
例如:
 +
#分為「受課綱約束」類,和「不受課綱約束」類等兩大類,兩類至少都要有一個以上的「分組」規畫。
 +
#每個分組都要規畫出:
 +
#*明確的主題。
 +
#*能與其他學員分享的產出。
 +
#*其他同學能有參與或發表的機會。
 +
#每個分組都要有「召集人」,在 11.3 前的時間,召集同組伙伴商討 2~3 次。
 +
#同組商討時,可以邀約丁丁、許平、凡甘、培芬去陪伴並提供意見。
  
 
==第五堂課怎麼做?==
 
==第五堂課怎麼做?==
 +
依上一段的倡議,有相同興趣的人聚在一起分組討論。
 +
 +
總導演:蔡知剛34
  
 +
微博覽會包含以下八項倡議:
 +
#溝通表達與理解
 +
#食農教育探討
 +
#走讀社區文化學品(政大附近)
 +
#人聲樂團
 +
#性別相關電影賞析討論
 +
#生涯規畫
 +
#台茶探究:以三峽碧螺春為例
 +
#兒童文學
  
 
==總結==
 
==總結==
 +
===關於小型博覽會===
 +
注意:
 +
#八個倡議之間的互相搭配,不要不搭
 +
#活動內容「豐度」與參與人數多寡,應有適當的比例。需要對外發邀請時,就得邀請。
 +
#節奏:眾人之事中任何一點微小的進展,都是無數血汗澆灌的結果。
 +
===關於今天課程的後設反思===
 +
#進展得益於同學的熱情沒有被坳撓。
 +
#提供一個可行的框架就好,讓同學有序的發揮。

2021年5月29日 (六) 18:40的最新修訂版本

本設計是用於政大二梯。

「組課共學」一些本質性探討

  1. 是「自我培力」——不是別人培力你,而是你培力自己。成就自主學習的是學習者的主動與認真。
  2. 日後帶領同學自主學習時,要落實「自造精神」——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
  3. 是群學不只是自學——要組織小小的「學習公社」(大陸安格稱之為「學習社區」),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
  4. 是一種學習典範的轉移,可用來改善實驗教育、教師進修、終身學習、學前教育:
    • 技術選項:教導同學善用 OST ,增加同學組課的成功機會。
    • 人際關係:
      1. 老師與同學的不對稱性下降
      2. 以「學習公社」的關係進行群學
      3. 反「外部化」
    • 意識形態——「行動者思維」與「公共性」:
      1. 相信「每個『普通人』都能透過合作,動手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學習」。背後是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去調動身邊可用的資源,以解決他所面臨的任何問題」。
      2. 共享: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3. 剛好比最好更好。

關於組課共學協作

已決定的事:

  1. 課程目標一是:讓大家(40位學員)在運用組課共學進行自我培力上有更多進展。
  2. 課程目標二是:讓大家以後在帶領學生組課共學時有更多進展。
  3. 定位是支持性學習活動,不是必修課,不會有作業,也沒有通過與否的評定。
  4. 3小時×5次上課。
  5. 第一次至第四次課程的規畫與實施者,依序是丁丁、許平、凡甘、培芬。規畫範圍涵蓋主題名稱、實施段落、實施內容。
  6. 第五次上課(11月3日),由學員們規畫與實施。

開放的部分:

  1. 第五次上課的規畫與實施。
  2. 討論第五次上課的規畫與實施。

導讀:

一、受課綱約束組:從課綱中找自主學習空間

一、總綱

貳、基本理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 「 互動」 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
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
參、課程目標
一、啟發生命潛能
二、陶養生活知能
三、促進生涯發展
四、涵育公民責任
肆、核心素養
一、涵義
「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與態度…。與生活的結合,實踐力行…。
伍、學習階段
國民小學一、二年級為第一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三、四年級為第二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五、六年級為第三學習階段,國民中學七、八、 九年級為第四學習階段,高級中等學校十、十一、十二年級為第五學習階段。
陸、課程架構
一、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
(一)課程類型
表2 各教育階段課程類型
課程類型部定課程校定課程
教育階段
國民小學領域學習課程彈性學習課程
國民中學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一般科目
專業科目
實習科目
校定必修課程
選修課程
團體活動時間
彈性學習時間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
二、課程規劃及說明
(一)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育階段
2.規劃說明
(1)領域學習課程
➀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彈性調節每節分鐘數與年級、班級之組合。
➁在符合教學正常化、領域學習節數之原則下,學校得彈性調整或重組部定課程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佔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其學習節數得分開計入相關學習領域,並可進行協同教學。
➅跨領域/科目之協同教學,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授課節數。
(2)彈性學習課程
➀彈性學習課程規劃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學習活動。可選擇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或其他類課程,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實施。
➂「社團活動」可開設跨領域/科目相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依興趣及能力分組選修,與其他班級學生共同上課。
➃「技藝課程」,以促進手眼身心等感官統合、習得生活所需實用技能、培養勞動神聖精神、 探索人與科技及工作世界的關係之課程為主,例如可開設作物栽種,運用機具、材料和資料進行創意設計與製作課程,或開設與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各群科技能領域專業與實習科目銜接的技藝課程等,讓學生依照興趣與性向自由選修。
➅「其他類課程」包括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等各式課程,以及領域補救教學課程。
➆國民中學得於彈性學習課程開設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或英語文以外之第二外國語文課程,供學生選修;其教學內容及教材得由學校自行安排。
➈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實施彈性學習課程,應安排具備專長的教師授課,並列為教師授課節數。
(二)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
1.課程規劃
表5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各類型學校課程規劃
學校型態普通型
高級中等學校
技術型
高級中等學校
綜合型
高級中等學校
單科型
高級中等學校
課程類別



修'
一般科目
包含高級中等學校
共同核心32學分)
118學分66-76學分48學分48學分
專業科目
實習科目
45-60學分
學分數118學分111-136學分48學分48學分






一般科目
專精科目
專業科目
實習科目
校定必修44-81學分
(各校須訂定
2-6學分專題
實作為校定必
修科目
校定必修
4-8學分4-12學分
一般科目
45-60學分
核心科目
選修校訂選修選修
54-58學分120-128學分72-87學分
學分數62學分44-81學分132學分132學分
應修習學分數
(每週節數)
180學分
(30節)
180-192學分
(30-32節)
180學分
(30節)
180學分
(30節)
每週團體活動時間2-3節2-3節2-3節2-3節
每週彈性學習時間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
2-3節
(12-18節)
0-2節
(6-12節)
2-3節
(12-18節)
2-3節
(12-18節)
每週總上課節數35節35節35節35節
2.規劃說明
(1)持續滿一學期或總修習節數達 18 節課,為 1 學分。
(2)總學分與畢業條件: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三年應修習總學分數為 180-192 學分,普通型及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 150 學分;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 160 學分。
(3)每週上課節數:學生在校上課每週 35 節,其中包含「團體活動時間」及「彈性學習時間」。
(4)團體活動時間:包括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週會或講座等。
➄上述各類型學校社團活動每學年不得低於 24 節。
(5)彈性學習時間:依學生需求與學校條件,可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或學校特色活動等。充實(增廣)/補強性教學採全學期授課者,高一、高二每週至多 1 節。
(二)-1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2.規劃說明
(2)課程規劃原則
➂選修
B.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
C.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➃專題與跨領域課程
A.各校開設跨領域/科目專題類課程,其專題小組人數及每位教師配置小組組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B.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之協同教學,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教學節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二)-2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2.規劃說明
(4)「校訂科目規劃原則」
➁校訂科目相關注意事項
A.學校發展校訂科目時,須以本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為依據,以部定各群科必修科目為基礎,發展各科別之校訂必修及選修科目,以建立學校辦學特色。
B.校訂之選修科目,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然得視各群科實際需求,酌減選修課程 10% 學分數,但須事先陳報各該主管機關核定後方可實施,並於總體課程計畫中敘明。
C.校訂科目不可重複開設相同內容之課程,各該主管機關於學校陳報總體課程計畫時列入備查檢核重點,並為督導考核與編列經費、補助款之重要參考項目。
E.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二)-3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2.規劃說明
(2)「專精科目」
➆學程選修科目之開設,應提供選修學分 1.2-1.5 倍之選修課程,供學生適性選修,並應規劃學生跨學程選修的彈性。
(4)「選修科目開設原則」
➀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
➁每一科目規劃以每學期 2-4 學分為原則。
➂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二)-4 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
2.規劃說明
(3)課程規劃原則
➂選修
B.各校應提供學生跨班自由選修課程,學校開設之選修總學分數,應達學生應修習選修學分數之 1.2-1.5 倍。
C.選修科目每班開班人數最低以 12 人為原則,情形特殊或各校經費足以支應者,得降低下限至 10 人,並得辦理跨校選修。
➃專題與跨領域課程
A.各校開設跨領域/科目專題類課程,其專題小組人數及每位教師配置小組組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B.教師進行跨領域/科目統整課程之協同教學,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其協同教學節數可採計為教師教學節數,所需經費及相關規定由各該主管機關訂定之。
柒、實施要點
二、教學實施
(二)教學模式與策略
6.教師宜適切規劃戶外教育、產業實習、服務學習等實地情境學習,以引導學生實際體驗、實踐品德、深化省思與提升視野。
五、教師專業發展
(一)教師專業發展實施內涵
1.教師可透過領域/群科/學程/科目(含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教學研究會、年級或年段會議,或是自發組成的校內、跨校或跨領域的專業學習社群,進行共同備課、教學觀察與回饋、研發課程與教材、參加工作坊、安排專題講座、 實地參訪、線上學習、行動研究、課堂教學研究、公開分享與交流等多元專業發展活動方式,以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能與學生學習成效。
3.為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形塑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
(二)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
3.各該主管機關與學校應鼓勵並支持教師進行跨領域/群科/學程/科目的課程統整、教師間或業師間之協同教學,以及協助教師整合與運用教育系統外部的資源,例如社區、非營利組織、產業、大學院校、研究機構等資源,支持學生多元適性的學習。
七、家長與民間參與
(二)學校應定期邀請家長參與教師公開授課或其他課程與教學相關活動。
(四)學校可結合民間組織與產業界的社會資源,並建立夥伴關係,以充實教學活動;技術型高級中學、綜合型高級中學與建教合作班得與業界合辦學徒制,提升務實致用的學習成效。

(二)國教署實施新課綱相關的補助要點

二、未受課綱約束組:對三個問題的探討(前人曾提供線索)

(一)自主學習需要受到強制嗎➂?若需要,正當性的基礎是什麼➃?相關的程序正義為何➄?

一個聚焦性的提問:自主學習中可以有必修課嗎

先定義什麼是「自主學習」➀?
學習者本人對於學習的資源、選擇與實踐負大部分的責任。

線索:

  1. 人有「學習的本能」。
  2. 學習是個人之事還是眾人之事?若是眾人之事,則需權責相符。
  3. 「自我」是包含個人小我、小大我、中大我、大大我等不同層次的綜合體。
  4. 人的本性是拮抗的。
  5. 「我」的主體性是是逐步成長的。
  6. 人的選擇「反覆而飄移」,但學習無法完全任性。如何在人的穩定與學習的穩定找出好的「適配」。
    品質好的自主學習需要:適當的同儕、掌握學習節奏、良好的知識/技能樹(當學習地圖)
  7. 學習指向何方?自主學習指向何方?都是自主學習,有沒有品質較好的自主學習與品質較不好的自主學習之分?
  8. 為避免虛無主義,我們需要參考一下「應然」的四種常用判準:
    • 共識:眾人之事由相關之眾人一起想出怎麼相處是「應然」。
    • 存在:持這種立場的人假定「不應然」的東西會消滅,天地中有一種存在,自然會消滅自作孽的存在。凡存在者必有道理,只是即將存在者將更有道理。
    • 無知之幕:在不知道誰會是受益者與受害者的前提下制定規則或規劃。如分蛋糕時,劃分者後選。
    • 功利主義:為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的選項即是「應然」(其問題,請參考《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二)如何「重用班上同學」?

線索:

關鍵點在找到「動機跟誘因」,但運用這些動機和誘因是有紅線的。

  1. 避免挑學生來教。
  2. 「以關係作為誘因」,有些同學會為了維持和老師維持良好關係而學習 但運用這項誘因的紅線在哪裡?
  3. 運用分數當誘因,下個問題單獨拉出來討論。

(三)運用分數當誘因?

線索:

  1. 評量的三種用途:診斷、檢定、選拔。對「選拔」要懷有戒心。榮譽是無形的稀有資源,加上比馬龍效應,風險極高。
  2. 為什麼我們不能歡暢的以評量來提供誘因,建構學習節奏?
    • 使得評量過量(太多的評量,變成為了完成評量,讓評量變成了最低的標準;並且造成學習疲乏、反胃)
    • 扭曲學習本質,異化學習(例如:學習被侷限,依照評量的脈絡而窄化)
    • 不當標籤(造成自我貼標籤,而延伸出學習低落、自我評價低落;同時也造成不當的量化)
    • 使得資深與資淺學習者的關係,處於不恰當

第五堂課要幹嘛?

請大家提出對第五堂課要幹嘛的各種倡議。

丁丁先拋磚引玉。

例如:

  1. 分為「受課綱約束」類,和「不受課綱約束」類等兩大類,兩類至少都要有一個以上的「分組」規畫。
  2. 每個分組都要規畫出:
    • 明確的主題。
    • 能與其他學員分享的產出。
    • 其他同學能有參與或發表的機會。
  3. 每個分組都要有「召集人」,在 11.3 前的時間,召集同組伙伴商討 2~3 次。
  4. 同組商討時,可以邀約丁丁、許平、凡甘、培芬去陪伴並提供意見。

第五堂課怎麼做?

依上一段的倡議,有相同興趣的人聚在一起分組討論。

總導演:蔡知剛34

微博覽會包含以下八項倡議:

  1. 溝通表達與理解
  2. 食農教育探討
  3. 走讀社區文化學品(政大附近)
  4. 人聲樂團
  5. 性別相關電影賞析討論
  6. 生涯規畫
  7. 台茶探究:以三峽碧螺春為例
  8. 兒童文學

總結

關於小型博覽會

注意:

  1. 八個倡議之間的互相搭配,不要不搭
  2. 活動內容「豐度」與參與人數多寡,應有適當的比例。需要對外發邀請時,就得邀請。
  3. 節奏:眾人之事中任何一點微小的進展,都是無數血汗澆灌的結果。

關於今天課程的後設反思

  1. 進展得益於同學的熱情沒有被坳撓。
  2. 提供一個可行的框架就好,讓同學有序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