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教育社群/公校導入自主學習: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推動方針) |
(→推動方針) |
||
(未顯示4位用戶所作出之16次版本)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 | [[分類:發展教育社群]] | + | [[分類:發展教育社群]]__NOTOC__ |
− | ==從學生單位成本看體制學校引入「自主學習典範」的時機== | + | ==引言:丁志仁== |
+ | ===從學生單位成本看體制學校引入「自主學習典範」的時機=== | ||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e/台灣學生單位成本.png' width=430 height=500 /></div> |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e/台灣學生單位成本.png' width=430 height=500 /></div> | ||
體制學校國中小的學生單位成本已經超過體制外「自主學習典範」的學生單位成本,在體制教育中推動「自主學習典範」,阻力已不在財務。 | 體制學校國中小的學生單位成本已經超過體制外「自主學習典範」的學生單位成本,在體制教育中推動「自主學習典範」,阻力已不在財務。 | ||
− | ====(一)自主學習典範==== | + | =====(一)自主學習典範===== |
勞基法 base 的「自主學習典範」(教師月薪 4.5 萬外加勞保健保勞退,一個月年終,師生比 1:7),學生單位成本是 18萬/年 ,成分如下: | 勞基法 base 的「自主學習典範」(教師月薪 4.5 萬外加勞保健保勞退,一個月年終,師生比 1:7),學生單位成本是 18萬/年 ,成分如下: | ||
#導師:10.3萬/生.年 | #導師:10.3萬/生.年 | ||
第 13 行: | 第 14 行: | ||
學生單位成本疫情後約漲為 20萬/年 。 | 學生單位成本疫情後約漲為 20萬/年 。 | ||
− | ====(二)體制學校國中小(右圖)==== | + | =====(二)體制學校國中小(右圖)===== |
#2000年台灣實施《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後,政府教育經費和政府收入掛勾,和教育量體脫勾。 | #2000年台灣實施《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後,政府教育經費和政府收入掛勾,和教育量體脫勾。 | ||
#國中每生單位成本高於國小每生單位成本,但差距在逐年縮小。 | #國中每生單位成本高於國小每生單位成本,但差距在逐年縮小。 | ||
第 22 行: | 第 23 行: | ||
兩種典範所提供的教育品質差很大,而家境貧富差異造成自主學習參與機會不同,底層的原因不是經濟性的。 | 兩種典範所提供的教育品質差很大,而家境貧富差異造成自主學習參與機會不同,底層的原因不是經濟性的。 | ||
− | ==推動方針== | + | ===推動方針=== |
#以核心四元素定位自主學習<br/><table style='border:none;float:right;margin:0.5em 0 0.8em 1.4em;'><tr><th style='border:none;line-height:100%;'><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768px-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 width=275 height=275 /></th></tr><tr><th style='border:none;'>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th></tr></table> | #以核心四元素定位自主學習<br/><table style='border:none;float:right;margin:0.5em 0 0.8em 1.4em;'><tr><th style='border:none;line-height:100%;'><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768px-自主學習課程理念.png' width=275 height=275 /></th></tr><tr><th style='border:none;'>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th></tr></table> | ||
#*自主學習的四個元素如圖所示。包含:讓學習者參與治理自己的學習,無界學習,群學,前三者又是浸潤在「生活實踐」的背景中。 | #*自主學習的四個元素如圖所示。包含:讓學習者參與治理自己的學習,無界學習,群學,前三者又是浸潤在「生活實踐」的背景中。 | ||
第 41 行: | 第 42 行: | ||
##訪賢以教師社群為對象。 | ##訪賢以教師社群為對象。 | ||
##仍引導社群成員「自組織」。 | ##仍引導社群成員「自組織」。 | ||
+ | #重視微進展與課程泡泡並進(申請計畫)。 | ||
#實驗教育補助先行。 | #實驗教育補助先行。 | ||
− | + |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推動實驗教育要點/新增項目表}} | |
− | + | =====完成自主學習現場樣態列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舉隅:個管人才的培力 | 舉隅:個管人才的培力 | ||
#學生組課:400元 / 每班每hr,家長不能領、同學不能領、專任教師不能領 | #學生組課:400元 / 每班每hr,家長不能領、同學不能領、專任教師不能領 | ||
第 122 行: | 第 62 行: | ||
#編輯報紙:約定主題與時間區間,由同學共同蒐集素材,並編輯成報紙,上台發表,互相觀摩成長。 | #編輯報紙:約定主題與時間區間,由同學共同蒐集素材,並編輯成報紙,上台發表,互相觀摩成長。 | ||
#說故事:同學先蒐集各種廣告、業配文中的故事哏,討論分析後,進行再創作,如變成微劇本。 | #說故事:同學先蒐集各種廣告、業配文中的故事哏,討論分析後,進行再創作,如變成微劇本。 | ||
+ | |||
+ | ===今晚再走出一步:號召微社群=== | ||
+ | |||
+ | ===附錄:幫助學生參與學習治理的方法舉隅(微進展)=== | ||
+ | <table class=nicetable align=center> | ||
+ | <tr><th>階層</th><th>名稱</th><th>提供方法數</th></tr> | ||
+ | <tr><th>一</th><th>在單一活動中</th><th>6</th></tr> | ||
+ | <tr><th>二</th><th>在單一課次中</th><th>5</th></tr> | ||
+ | <tr><th>三</th><th>在一門課程的規劃與踐行中</th><th>10</th></tr> | ||
+ | <tr><th>四</th><th>在整個社群 / 機構中</th><th>10</th></tr> | ||
+ | <tr><th>五</th><th>在整個台灣推進自主學習典範</th><th>16</th></tr> | ||
+ | <tr><th>六</th><th>走向自造型的人類文明</th><th>–</th></tr> | ||
+ | </table> | ||
+ | <B>(一)在活動中增加學生參與學習治理的機會</B> | ||
+ | #提問與對話【自造+選擇】 | ||
+ | ##同學可以提問、同學也可以回答; | ||
+ | ##隨機/輪流/指定某學生歸納; | ||
+ | ##再輪流補充 | ||
+ | ##slido:文字雲、問答和投票 | ||
+ | #討論【自造+選擇】 | ||
+ | ##全班討論 | ||
+ | ##分组討論再回來 | ||
+ | ##討論要討論的內容是什麼 | ||
+ | ##討論如何討論 | ||
+ | ##辯論 | ||
+ | ##互評或自評 | ||
+ | #遊戲【自造+選擇】 | ||
+ | ##數獨、分組競賽、麻將、象棋、圍棋、鑰匙玩校 | ||
+ | ##桌遊(财富流、三國殺) | ||
+ | ##電子遊戲(大航海時代、文明、我的世界) | ||
+ | #書寫【自造】 | ||
+ | ##自由書寫 | ||
+ | ##寫便利貼 | ||
+ | ##畫畫(各自畫、一起畫) | ||
+ | ##共筆(Etherpad) | ||
+ | ##問卷 | ||
+ | #輪流分享【自造】 | ||
+ | ##相互訪談 | ||
+ | ##抽卡牌 | ||
+ | ##觀影 | ||
+ | ##閱讀 | ||
+ | ##書寫 | ||
+ | ##討論 | ||
+ | #身體活動【自造】 | ||
+ | ##角色扮演 | ||
+ | ##場景演出 | ||
+ | ##即興戲劇 | ||
+ | ##實驗 | ||
+ | ##舞蹈 | ||
+ | ##手作 | ||
+ | <B>(二)在課次中</B> | ||
+ | #蒐集大家對此課次的期待【自造】 | ||
+ | #*學員們期待一致→課程方向清楚 | ||
+ | #*學員們期待不一致→引導分析釐清意見的異同 | ||
+ | #*:→期待差異不大則折中進行 | ||
+ | #*:→期待差異性大採軟投票(請各學員再次發表意見) | ||
+ | #把課次分段,讓不同的人分段負責課程內容【自造+選擇】 | ||
+ | #增加人與人接觸的表面積,將老師對人的接觸,轉為眾人對眾人接觸【選擇】 | ||
+ | #給一小段機會,透過公意調整上課形式【自造+選擇】 | ||
+ | #OST/OpenSpaceTechnology(開放空間會議)【自造+選擇】 | ||
+ | |||
+ | <B>(三)在一門課程的規劃與踐行讓學生參與學習治理</B> | ||
+ | #讓參課者一起決定:請誰來、花多少錢、大家怎麼分攤? | ||
+ | #讓參課者決定整體或局部的行動,如路線怎麼走? | ||
+ | #提供參課者即時共筆工具與文本累積工具(平等書寫) | ||
+ | #催化五種共振: | ||
+ | #:一、討論模式(討論) | ||
+ | #:二、相互糾錯(糾錯) | ||
+ | #:三、平行運作(協作) | ||
+ | #:四、安全與信任(相挺) | ||
+ | #:五、立約承責(立約承責) | ||
+ | #讓參課者自行閱讀文本(廣義的) | ||
+ | #讓參課者選組,由分組自組織,完成約定的任務 | ||
+ | #各組輪流分享,彼此看見。 | ||
+ | #對全體學員發問卷 | ||
+ | #讓成員選舉職員(職能之員),如觀察員,總務… | ||
+ | #最後一堂課做大堂的整體諮詢,作為後續的調整的參考 | ||
+ | |||
+ | [http://quality-learning.net/wiki1341/index.php?title=2023論壇/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完整的參考資料:http://quality-learning.net/wiki1341/index.php?title=2023論壇/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 ||
+ | |||
+ | ==引言:謝國清== | ||
+ | |||
+ | 以北投社大的實踐經驗討論如何實踐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 | ||
+ | 當一個班級有20個學生的時候,會有20種以上的可能性,現場教師要如何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 | ||
+ | 需要讓整個社會力投入,才有可能做到。 | ||
+ | 以新民國中校訂課程為例: | ||
+ | 暢遊北投: | ||
+ | 校內的老師是代理老師明白的說,自己是板橋人不認識北投,如果由他設計,也只能從Google找資料。 | ||
+ | 新民國中地理介紹:自然環境豐富,但老師並不認識。 | ||
+ | 座落於北投、新北投古蹟、建築,老師學生每天會經過,但並不知道它們的歷史、故事。 | ||
+ | 背景:老師是奉命來的,不應該只是帶學生來,或把學生交給社大的老師自己在教師改作業。第二年後要求新民國中的教師也要一起共備。 | ||
+ | 109年後,每班(門課)會有二位社大老師+一位新民國中的老師 | ||
+ | 室內課+室外課 | ||
+ | 實作+知識結構 | ||
+ | 賞鳥+畫鳥(美術、藝術創作) | ||
+ | 社大老師與國中老師經驗交流/分享/理念溝通 | ||
+ | 認識社區(畫地圖) | ||
+ | 學校老師在與學生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也燃起學習的熱情。也開始參與共備的歷程。 | ||
+ | |||
+ | 小田園拾趣 | ||
+ | 漫遊北投:古蹟 | ||
+ | 文創北投趣 | ||
+ | |||
+ | 關渡國中 | ||
+ | 手作關渡大橋 | ||
+ | 按原設計比例縮小 | ||
+ | 測試負重、耐震 | ||
+ | |||
+ | 復興高中 | ||
+ | 火山咖啡 | ||
+ | 家政課加深加廣課程 | ||
+ | |||
+ | 社區資源與學校深度協作 | ||
+ | 經費從哪裡來?修改教育經費設算方式來支援 | ||
+ | 教育部經費基準委員會 | ||
+ | 傳統教育經費計算方式: | ||
+ | 提案:教育經費應「加入自主學習支援人力」:每班編0.1個老師的費用,用這筆費用來做自主學習 | ||
+ | 提案未通過,主席裁示:進行研擬。 | ||
+ | ==分組討論紀錄== | ||
+ | ===第一組=== | ||
+ | 參與者:謝國清、家敏、Daniel、陳玟瑾、Lily | ||
+ | |||
+ | 重點整理: | ||
+ | #如何讓學校老師對自主學習、開門辦教育不排斥? | ||
+ | #*不是取代老師,而是和老師一同協作,傳達出老師還是很重要。 | ||
+ | #*讓老師看見自主學習對學生帶來的影響:學生更主動提出要做什麼事,大人只要給資源等協助就好,學生自己會完成。 | ||
+ | #現階段在高中推動自主學習的困難 | ||
+ | #*老師對在地文史不熟悉,沒有能力設計課程 | ||
+ | #*老師熟悉文史,但是擔心和課綱無法結合所以不敢做 | ||
+ | #另一種學校可以合作的外部單位:文史或深度旅遊主題的新創公司 | ||
+ | #資訊科的自主學習:練習用數位工具解決社會問題 | ||
+ | #與課綱結合:108課綱有很多領域課程都強調要和生活情境結合 | ||
+ | #*關渡國中與社大合作濕地課程 | ||
+ | #*東華大學與花蓮社大的咖啡課程 | ||
+ | #創客與自主學習: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那麼重點不是用了多厲害的工具,而是「用簡單的工具」也能做出作品。有了基礎後再去學習雷射切割之類的複雜工具。 | ||
+ | |||
+ | <mwdetails><summary>詳細討論內容:</summary> | ||
+ | 家敏:聽國清分享蠻感動的,對學校來說要接受外師進來有擔心,學校老師對自主學習怎麼帶有恐懼是可以想像的。覺得北投社大應該給現場老師很多信任感,讓校內老師也能很有參與感,沒有讓老師排斥反而激起好奇心,也激起老師自主學習。 | ||
+ | |||
+ | 國清:本來校長也會擔心,會不會變成老師沒事做。不是去取代老師,而是讓老師也能一起參與。課程上也要安排,排成2~3堂連排。所以連行政也要加入協助。 | ||
+ | 放在彈性課程。 | ||
+ | |||
+ | 家敏:自主學習在高中推行的現況,老師設計主題,學生按著主題學習,因為跟學習歷程有關。老師要克服自己不是萬能的,這件事情不容易。 | ||
+ | |||
+ | 國清:高中生自動向學校提議,要在暑假辦活動帶小學生。北投社大協助幫忙找資源,其他都由高中生自己來。本來老師不支持,只有校長支持。老師來看過後,覺得學生跟平常不一樣,再找其他老師來看,發現學生跟平常很不一樣的另一面。 | ||
+ | 高中端自主學習的開放性,可能要再經過幾年的發展, | ||
+ | |||
+ | |||
+ | 現場老師對在地不熟悉,沒有能力推動跟在地有關的學習。 | ||
+ | 學校老師也有對文史很熟的,但沒有信心去推動跟課綱不同的內容,另一種是擔心危險。 | ||
+ | 讓學生離校有很多手續跟擔心。 | ||
+ | |||
+ | 丹尼爾 | ||
+ | 新創公司跟學校結合的推動 | ||
+ | 學校老師對在地文史不熟的部分,可以把這樣的工作推動給新創公司來做就可以。 | ||
+ | 例如:淡水好生活,內容都很豐富,可以和學校合作。 | ||
+ | |||
+ | k | ||
+ | 在國小任教 | ||
+ | 帶自主學習(資訊科) | ||
+ | 認為工具這種東西需要用到的時候就會,所以不會特別花時間去教 | ||
+ | 帶學生做專案,用科技解決現有的問題,例如:校門口的交通很亂,帶學生去解決這個問題。帶學生去翻轉老這件事。 | ||
+ | 向內求:用數位工具來做自主學習,例如用AI幫助自主學習。發現自己的優勢能力,做數位行銷。 | ||
+ | 單純的陪伴的是很重要的。 | ||
+ | |||
+ | LILY | ||
+ | 自學生家長 | ||
+ | 很重視實作經驗,例如:自己煮東西吃、帶小孩多走進社區…,教會有安排我們到台灣各地去看看。去當地了解特定的議題。 | ||
+ | 例如去雲林,了解當地為什麼會毒品犯濫。 | ||
+ | 看了很多台灣各地當地的特色。 | ||
+ | |||
+ | 國清:十二年國教中提到的生活情境 | ||
+ | 舉例:曾經有國中的生物老師來找他們幫忙,生物課有提到溼地、水筆仔。但關渡國中的學生完全沒有人去過溼地、沒有摘過水筆仔。希望利用彈性課程的空間,可以安排實地的課程。 | ||
+ | |||
+ | 國清:東華大學有一些跟咖啡有關的課程(知識類),希望可以跟花蓮社大的實作課程結合。 | ||
+ | |||
+ | lily | ||
+ | 曾經上過課的老師,反對現在推動創客的做法,用很多厲害的工具來做,而是應該要用隨手可得的材料來做。 | ||
+ | 應該要了解背後的原理。 | ||
+ | 學習到一定階段時,有需要時才用雷射切割機之類進階的工具。 | ||
+ | </mwdetails> | ||
+ | |||
+ | ===第二組=== | ||
+ | 參與者:丁丁、李穎、育誠、柏璋(4梯)、文娟、Caron、家敏、文瑾(4梯) | ||
+ | |||
+ | 討論重點: | ||
+ | #為何0.1C提案沒通過? | ||
+ | #*只要主計處、國發會老大沒開綠燈,就很難通過。 | ||
+ | #*接下來:遊說不同立委來支持提案,讓主計處願意開綠燈。 | ||
+ | #台灣民眾參與教育政策的途徑: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 | ||
+ | #*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保障教育經費佔政府每年收入的23%,而且以趨勢來看,每五年會增加近一千億的教育經費 | ||
+ | #**當前對增加的教育經費,主要的編列項目都是為了對現行體制微調;但是我們應該要主張在增加經費的前提下,如何讓自主學習可以在學校發生。 | ||
+ | #*教育經費編列管理委員會,有民間專業人士的席位:除了政府和學界代表,也要確保民間團體的參與 | ||
+ | #老師面對自主學習典範的內在價值衝突: | ||
+ | #*要承認自己也有不會的知識、自己要花時間和小孩探索課本外的內容(例如社區) | ||
+ | #*以前「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計畫」是給終身司來辦,用的是課外時間和學科外的科目很合理;但是現在交給國教署來負責,是為了要去驗證「開門辦教育」的可行性,用的是課表內的時間和融入在既有的科目裡,給老師的帶來的衝突會更直接。用這樣子的方式才能來真正改變體制。 | ||
+ | #太多現場老師覺得歲月靜好,不須改變;但公校價值已在逐漸沉沒: | ||
+ | #*生成式AI | ||
+ | #*少子化但是教育經費會增加,代表分母減少分子增加。學生單位成本逐年增加,老師的價值就跟著愈來愈降低了。 | ||
+ | #*實驗教育家庭,開始爭取自主向政府掌握孩子的教育經費:類似像教育卷一樣,直接發錢給家長讓他們自己決定怎麼花。 | ||
+ | |||
+ | <mwdetails><summary>詳細討論內容:</summary> | ||
+ | 李穎: | ||
+ | |||
+ | 育誠:師大物理畢業,在就學階段認芸伍等志同道合夥伴。希望找到新的教育模式跟突破點 | ||
+ | |||
+ | 柏璋:過去在職業學校教學十二年,兩年前離開目前在社區發展協會(雲林古坑)。餐飲科技職被收編,對青少議題有感。期待教育有善的循環。近期希望可以在實驗教育中有更多重要的層面可以發展,脫離商業導向讓孩子可以學以所用和發揮。希望教給孩子的計簿只是賺錢的技術而是建立生活,透過這個技術可以認識更多不同層面,像是結交朋友、或是在不同領有所運用。近期目標希望留在雲林華?社區可以繼續結合教育問題和地方發展努力深耕。 | ||
+ | 一鄉一特色 OPOT | ||
+ | |||
+ | 吳文娟:三個孩子自學,課程是線上全英文自學。認識陳怡光 | ||
+ | 陳爸、汪履維教授,認識了台東的審議委員才決定讓自己的還自作自學,原因是先生外派到北京超過十年,自己帶著兩個孩子過去。目標是美國的大學,孩子也長大了,去瑞曲、加拿大。喜歡自己的工作 | ||
+ | 審議委員。我學的是整合營銷,而不是教育。所以一方面我要多方學習,另一方是我在孩子自學過程中,我理解了台灣的體制內和體制外教育。我不是悲觀,但是透過今天的活動,認識到有聯盟這一群人,代表還有希望。但體制內教育是真的進步很慢,就像我們講0.1c,但是國發會拒絕提案,原因是什麼我們不知道。 | ||
+ | |||
+ | 丁丁:只要主計處老大沒有要開綠燈,那他們對這個計畫就是先擋下來再說。所以五下一步工作不是要去修改提案,講的更有道理,那沒用。我下一步是需要去聯合更多立委,對主計處和國發會主委施壓,讓這兩邊的老大願意開綠燈,他們的代表在行政院教育基準委員會才能放行。那很幸運,台灣有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強調台灣政府收入要有百分之23作為教育經費。而且因為這個法案,每五年半,教育經費增加了一千億。⋯⋯主張說每班29個學生,或是教師每週教十六節改成十二節。那這樣就可以把經費消化掉。但這不是我們要推進的方向,因為這只是在現有狀況下簡單修改,但是我們要推動的方向不是這些呀。那只要我沒有足夠大的力量,和足夠多的立委聯手,那行政院那邊的代表就很難通行。可以請家敏分享嗎? | ||
+ | |||
+ | 家敏:現場的老師會很擔心外面的老師進來。所以光是得到老師的信任、能一起共事,後來也引發老師的動機去把這件事完成,目標也漸漸擴大,真的很不容易很難得。對老師來講,以前我們教育的一個,以前告訴我們老師就是要解惑、傳道,老師是全能的。所以你要老師做一件很不熟悉的事情,他除了恐懼以外,就是求救吧。我在離開前有聽到玲玉說,有個老師是從板橋坐到新民去教書,所以他自己都對板橋都不熟了,要怎麼了解北投?那我就想到丁丁說的,一個自主學習帶領的老師,他不是點對點,除了上班以外就是回家,他如果對世界沒有好奇、沒有其他想學得東西,那就很難做自主學習。 | ||
+ | |||
+ | 丁丁:國清他們做的計畫叫社大與十二年國教,最早是終身斯開始做的計畫。因為那時部長覺得要調用各方的力量去支持十二年國教。那現在三年後,是到國教署去執行,他們兩個思維就不一樣。國教屬就是在思考,到底開門辦教育能不能行。因為他是一個計畫,大約支撐十所社大的參與。而且還要額外給錢。合作的學校還要額外找時間。那我們現在倡議的是,這樣的課程本來就要融入在當代的國中小課程裡,而不是另外找時間、另外找合作夥伴。如鼓這是一種附加的課程,那你當然不用改善現行課程制度;但是如果我們本來就要進行開門辦教育,衝突就出現了。就是剛剛家敏講的老師的恐懼。外加的計畫,來參與的都是意願很高的老師,但是現在已經進到深水區了,所以才在推進時很困難。 | ||
+ | |||
+ | 家敏:之前參加藍偉瑩老師的入校陪伴計畫, | ||
+ | |||
+ | 文瑾:滿混亂的,沒想到原來是有滿高的層級在討論這件事。社大的生命力、活力很高;那跟學校場域的氛圍就很不一樣。沒想到原來有社大與十二年國教這個計畫,我覺得很驚喜。 | ||
+ | (權力的爭奪戰,角力 | ||
+ | 應該要上什麼樣的東西,融入了社大之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可能。空間變大了,要選擇這個時間要採取什麼理論、要怎麼做,知識這件事,學習這件事,有感受到更多衝突。 | ||
+ | |||
+ | 丁丁:太多現場老師覺得歲月靜好,但事實上我們現在教育現場面臨大規模的價值沈默。大家還記得2022年十月,chat gpt問世。以前學校教的重點就變成不是重點,以後這些事情不再是人自己做而是人跟人工智慧做。 | ||
+ | 另一個是台灣的小朋友愈來愈少,為什麼在未來十年,經費快速上升。那就是我剛剛講的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讓我們一段時間就增加教育經費。可是分子增加,分母也在減少噎,換句話說就是每個學生的成本再增加。那這就代表老師的價值就大幅降低了。 | ||
+ | 還有一個是實驗教育。去年上半年,實驗教育與自學的家長覺得,我又沒用你學校設施、課本、老師,那為什麼國庫裡的教育經費不直接拿給我?我自己去想怎麼花? | ||
+ | 所以以上這幾點,都可以發現現在公立學校教育與老師的價值,在民眾心裡已經愈來愈降低了,再不做點什麼改善,這樣的狀況只會愈來愈惡化。 | ||
+ | |||
+ | 文娟:因為擔任審議委員,有跟體制的老師做交流。其實滿多老師都很不錯,有一兩位老師有跟我提到,他們行政作業量也很多。例如本土語言有好幾種,那一定要讓學生都有選到,其實加起來真的很多事,然後還要教課,真的很累。第二個部分是,我接觸到很多青少年,我發現108課綱下,孩子的課業壓力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他們現在課程有選修和必修,那他們很喜歡選修,可是問題是必修的考試沒有減少,所以他們還是有課業壓力、還是要去補習。有時候也不知道補習有沒有用,可能補個心安吧?所以以高中來講,他白天上課已經很累了,然後他還要拖著疲憊的身軀去補習班,然後又要做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歷程檔案有自主學習的精神,但是就實際執行面,沒有降低學生負擔,所以體制內的小孩,還是沒有比較快樂。 | ||
+ | |||
+ | 丁丁:選舉前對第一線老師做了很多調查,老師們提及的第一大訴求,就是行政減量。老師根本不用想自主學習,他連傳統教學的課務都快忙不過來了。第二個,我跟文娟分享一個資訊,現在發現實驗教育,裡面學生升大學的機會,沒有比體制學校學生升學的機會更多或更少,兩邊是差不多的。既然是這樣,那麼競爭這麼激烈的考試這麼高,到底有沒有必要?還是只是慣性所致?目前台灣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已經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我們現在高中生大學也已經變成五個方式在動態平衡:學測、繁星排名、指定科考、特殊選才、學習歷程檔案。實驗教育高中生,升大學的機會,統計下來觀察下來,升大學的機會,並沒有弱於體制學校的學生。 | ||
+ | |||
+ | 柏璋:其實我還是覺得學校的經營模式,還是可以學習企業經營的精神。沒有必要把自己關起來,尤其老師剛剛講的,我們現在落入一個時代的交叉口,後面請伯璋補充⋯⋯ | ||
+ | |||
+ | 嘉敏:我女兒今年大一,高中時自主學習是被老師控制。她是理工組,老師規定他要做的是數學的專案,因為老師說這對他們未來有幫助。問題是我女兒理工科裡最討厭的就是數學。我想表達的就是我們現在有這些倡議,但是實際上執行時,會不會是我們想要的樣子?這也是要注意的。 | ||
+ | |||
+ | 柏璋:可以體會家敏說的,在帶學生做小論文的同時。我們老師想要的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是高中生可能需要有時間摸索。所以專題和小論文,不是要讓他們做我們覺得很好的題目,而是要讓他們在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 | ||
+ | </mwdetails> | ||
+ | |||
+ | ===第三組=== | ||
+ | 參與者:林芸伍、游士賢、王麗淑、醬子、陳玟瑾、恩濡、Stanley | ||
+ | |||
+ | 討論重點: | ||
+ | #0.1C補充說明:是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的延伸之一,因為發現體制內在帶領自主學習的老師,在原先的教室場域進行自主學習課程時,不是那麼順利,包含學校主管、家長可能不理解。那0.1c的概念是以「補充人力」的方式,來協助教學現場的老師進行自主學習。0.1是指總體教師員額的佔比0.1,C是指class。 | ||
+ | #如何讓0.1C成為現場老師的助力? | ||
+ | #*在補習班、課後共學團體也做 | ||
+ | #*練習讓學生討論、制定班規,增加自主性的同時,老師也不用一直管秩序 | ||
+ | #自主學習下的師生關係 | ||
+ | #*老師像教練、陪伴者:看每個孩子的需要提供個性化的協助 | ||
+ | #為何不想執行自主學習等課程: | ||
+ | #*現場老師:被既有的教學進度、行政工作量和學生管理追著跑 | ||
+ | #*最主要的問題:為什麼要有共同進度? | ||
+ | #*「跟不上進度」的概念,並不符合民主社會的多樣性、學生的實際情況。 | ||
+ | |||
+ | <mwdetails><summary>詳細討論內容:</summary> | ||
+ | 醬子:計畫一開始是社大主導還是學校主導。 | ||
+ | |||
+ | 恩濡:由12年國教所發起 | ||
+ | |||
+ | 醬子:主導權在社大? | ||
+ | |||
+ | 恩濡:對全促會去標,去找尋不同學校,去做邀請。(https://community-univ.org/special-report/社區大學連結12年國教計畫/) | ||
+ | |||
+ | stanley:想請芸伍分享0.1c目前計畫執行過程中的狀況、或是遇到的困難。 | ||
+ | |||
+ | 士賢:0.1c也是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的延伸之一,因為發現體制內在帶領自主學習的老師,在原先的教室場域進行自主學習課程時,不是那麼順利,包含學校主管、家長可能不理解。那0.1c的概念是以「補充人力」的方式,來協助教學現場的老師進行自主學習。0.1是指總體教師員額的佔比0.1,C是指class。 | ||
+ | |||
+ | stanley:把這概念帶入學校是很棒的想法,近來很多家長都把學生帶到實驗教育或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學生相對比較沒有自主學習相關的教學法,把自主學習帶入公立學校,對於學生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 ||
+ | |||
+ | 芸伍:學生如果在應試教育底下,帶入自主學習,不止學生不適應,老師也不適應,老師孤軍奮戰是無力的,讓這 0.1C 當作老師的助力。 | ||
+ | |||
+ | stanley:想在補習班推自主學習很有勇氣! | ||
+ | |||
+ | 芸伍:那時候想說至少能做到師生關係裡沒有上對下。但時間有限。有幾位學生後來有引起他們想申請自學的意願,但可能因為家長原因還沒成功去申請。 | ||
+ | |||
+ | stanley:以前曾經在體制內代過課、實習;後來去民主學校當老師。我發現最大的差別是,體制內老師要花很多時間去處理課堂秩序,那如果他跟小孩關係好,還比較好處理;要是跟小孩關係不好,就變成處理大事的時候都不知道脈絡。我在民主學校裡教書時,發現如果讓小孩自訂群體生活規約,小孩其實在第一層可以自己處理衝突,小孩之間無法處理的,才會請大人介入協助。所以我覺得如果讓小孩參與班級規則的制定,其實對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是有幫助的。放到體制內,我覺得可以在班會的時候,讓小孩練習討論班規,然後討論完就執行,一開始執行時間可以少,比如午休或早自習,目標是希望減少老師在其他時間(午休、課堂)還要一直管秩序,處理衝突。久而久之老師知道這是可行的,就可以考慮把自主自治的時間加長。 | ||
+ | |||
+ | 芸伍: | ||
+ | |||
+ | stanley:體制內老師會相信學生做得到自主自治嗎?也可以不相信,我也是看到才相信。 | ||
+ | |||
+ | 芸伍:自主學習老師像陪伴者在一起,師生關係比較和善。 | ||
+ | |||
+ | stanley:老師向教練,像健身練肌肉,是看原來那人要的,教練去引導他。大家都困在應試教育,考試是壓力來源,體制內有些老師,最後變成用考試來說服小孩,但是未來學生要學東西,在網路上就可以學到,用AI就可以做出個人化的學習或擔任家教老師。只要有意識在觀察社會科技變化的大人都知道未來十年內的教育會有很大變革,用考試來綑綁學生這個方式終究會被時代淘汰。況且在中學時期孩子的主要發展任務,其實是更深的認識自己,與建立跟其他人的人際連結,這個發展任務的重要性,遠大於課業、考試或升學。 | ||
+ | |||
+ | 芸伍:國中升高中、高中生大學,跟朋友聊確實會遇到升學的問題。國中升高中好像也只有考試這一條路,高中生大學相對管道很多元。 | ||
+ | |||
+ | stanley:所以有遠見的老師,可以知道6~10年後會長什麼樣子,老師群對教師職業的危機感是敏銳的,譬如AI和網路學習對於傳統教學或學校教育的挑戰,未來可能大家不用再以考試擠窄門。所以我才會想,應該在變革來臨之前跟體制內的學校老師合作。就你觀察到,體制內老師不想普遍施行自主學習的原因是什麼? | ||
+ | |||
+ | 芸伍:譬如要顧教學進度,行政壓力、故學生,對於某些老師會累,精力耗在這邊。 | ||
+ | |||
+ | stanley:進度有可能鬆綁嗎?如以自主學習的精神來看,學校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學習要有共同進度?」。我們要說服老師和家長接受自主學習的多元觀點,可能需要多一些的論述。 | ||
+ | 麗淑:我是國小老師,很多老師會去社大上課,從社大去結合公校,是有可能性的。大家如有興趣就會去社大,就會有一個間單的社群,至於如何串起來,就要考驗大家智慧。學校有想要做的事情,社大又有達人的課,結合起來是好的,那要如何鬆綁,需要時間去證明一些事情。我在實驗學校待過,真的很開心,可以跟學生一起。如有一個社群,大家分工合作,真的是快很多,這是我覺得我聽到的總結。 | ||
+ | |||
+ | 芸伍:國小也是會有進度上的問題嗎。 | ||
+ | |||
+ | 麗淑:會啊!他會跟你說什麼時候要上的哪裡,學生教不會時,也會蠻無力的。從注音轉到寫國字穿插著,其實蠻難的。跟我以前在實驗學校差很多,有些學生像文盲,但到了五年級還是可以寫出500字。人數太多,我在的學校一個班32人,還有家長的期待。我們是管制學校,就只收八個班,多的學生會進不來。 | ||
+ | |||
+ | stanley:家長們也會問哪一間學校口碑好,就會把學生往那送,所以有些學校班級學生數會超過。但我覺得剛好有0.1C計畫,我就申請讓更多的教師來課堂,我的課堂就會多一個大人幫忙照顧到學生。 | ||
+ | 麗淑:我有遇過一個數學老師,老師的方法沒有讓這位學生學會,家長就打專線投訴老師,老師最後就離開此校,家長把老師當家教在看待的感覺。 | ||
+ | |||
+ | |||
+ | stanley:我會跟家長說,我不是為你家教小孩,而是為台灣教出未來的公民,我會想跟家長談,為什麼會把老師看成家教看待 ? 「跟不上」進度是預設了有一個進度是所有學生大家都要跟著的,這很不符合公民社會的多元性,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態。我想請問你的班上如果有學生跟不上進度,你會如何去跟家長說呢? | ||
+ | |||
+ | 麗淑:我們班平時好上上下下很嚴重的,會事先打電話跟家長說一下,不要到最後才讓家長得知。 | ||
+ | |||
+ | |||
+ | stanley:有些家長會把老師打來的電話當督促或責難。 | ||
+ | |||
+ | |||
+ | 麗淑:我用文字的方式,讓家長得知學生的學習狀況。體制內外取決於家長和老師有多少配合度,達到多好效果。體制內家長,很像發包的概念。 | ||
+ | </mwdetails> | ||
+ | |||
+ | ===李柏璋=== | ||
+ | OTOP (One Town One Product ,一鄉鎮一特色產品) 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 78 年以來推動的地方特色產業輔導政策,發掘具有歷史性、文化性、獨特性而值得驕傲的在地產業,透過專業輔導團隊與業者的合作,運用在地資源,導入新產品、技術、創意、服務及品牌概念,朝向精緻化與特色化發展,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多年來已累積輔導了超過 120 個地方,例如:台北鶯歌陶瓷、苗栗三義木雕、南投竹山竹藝、屏東三地門琉璃珠、新竹新埔柿餅、台北三峽藍染、花蓮石藝、南投魚池紅茶等,都是台灣推動 OTOP 的代表範例! | ||
+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OTOP https://www.otop.tw/ |
2024年8月7日 (三) 15:02的最新修訂版本
引言:丁志仁
從學生單位成本看體制學校引入「自主學習典範」的時機
體制學校國中小的學生單位成本已經超過體制外「自主學習典範」的學生單位成本,在體制教育中推動「自主學習典範」,阻力已不在財務。
(一)自主學習典範
勞基法 base 的「自主學習典範」(教師月薪 4.5 萬外加勞保健保勞退,一個月年終,師生比 1:7),學生單位成本是 18萬/年 ,成分如下:
- 導師:10.3萬/生.年
- 教室折舊:0.14萬/生.年
- 選修/組課:6萬/生.年
- 行政支出:1.58萬/生.年
主要是因為實施「班本課程」,再加上導師、家長、同學、合作課程共同分擔課務,使得成本下降。
學生單位成本疫情後約漲為 20萬/年 。
(二)體制學校國中小(右圖)
- 2000年台灣實施《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後,政府教育經費和政府收入掛勾,和教育量體脫勾。
- 國中每生單位成本高於國小每生單位成本,但差距在逐年縮小。
- 2012年後,教育部開始合計國中小每生單位成本。
- 過去十年國中小學生單位成本每年顯著成長,原因是教育經費增加、學生量體減少。
- 2018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首度升破 18萬/年,2019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是 18.9萬/年,2021年破 20萬/年。
兩種典範所提供的教育品質差很大,而家境貧富差異造成自主學習參與機會不同,底層的原因不是經濟性的。
推動方針
- 以核心四元素定位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典範的四大元素 - 自主學習的四個元素如圖所示。包含:讓學習者參與治理自己的學習,無界學習,群學,前三者又是浸潤在「生活實踐」的背景中。
- 連結課綱
- 「自發」主要連結:讓學習者參與治理自己的學習。
- 「群學」主要連結:互動。
- 「共好」主要連結:無界學習。
- 「生活實踐」主要連結素養定義(總綱 / 肆、核心素養 / 一、涵義):核心素養=知識、能力、態度+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
- 與中階文官同謀
- 找出符合新圖像的前 5% 約一萬名教師。
- 本身是個好的學習者
- 至少花一部分時間(如十分之一)在和社會交流
- 至少花一部分時間(如十分之一)在和同行交流,並認同課程教學、社工、輔導三者協作
- 增加「陪伴,嚮導,教練」減少「傳道,授業,解惑」
- 願意拉高同學們的高度,例如:重用學生。
- 陪伴教師發展社群
- 仍徵求有意願的老師(志願軍),協助其他老師走入自主學習。
- 訪賢以教師社群為對象。
- 仍引導社群成員「自組織」。
- 重視微進展與課程泡泡並進(申請計畫)。
- 實驗教育補助先行。
補助項目 | 補助對象 | 大致基準 | 備註 | |
---|---|---|---|---|
學 習 資 源 |
1.組課共學 | 學校、機構、團體、自學生 |
1. 學校在現有的補助基準下外加 10% |
|
2.共組同好社團 | 學校、機構、團體、自學生 | |||
3.開設適性選修課程 | 學校、機構、團體、自學生 | |||
4.專家、達/職人教學支援 | 學校、機構、團體、自學生 | |||
5.場域實習 | 學校、機構、團體、自學生 | |||
輔 導 資 源 |
1.聘用專業輔導人士 | 學校、機構、團體、自學生 | ||
2.輔導師資養成/增能研習(輔導人才增能研習) | 實驗教育學校 / 機構 / 團體 | |||
3.特殊療育(如藝術治療)課程、活動 | 學校、機構、團體、自學生 |
完成自主學習現場樣態列表
舉隅:個管人才的培力
- 學生組課:400元 / 每班每hr,家長不能領、同學不能領、專任教師不能領
- 學生組同好社團:指導老師費 2000元 / 月
- 鼓勵辦學機構開選修課:補助?
- 達人教學支援:鐘點費上限 800 元 / hr
- 雙老師制度:
- 家長參與教育事務
- 混搭三種資源:設籍
- 行動學習:包含學生策畫、群學、移地三元素的學習活動。
- 參訪:學生參與策畫參訪。
- 主題備課:老師決定範圍,同學決定具體報告主題,老師陪伴同學預演,並提供指導。
- 補救教學:運用以上原則,用於補救教學,可運用校外人力。
- 市集:規畫跨校的學習市集。
- 共同觀影並討論:由小組或學習社群共同觀看影片,分析影片,並在映後舉行討論。
- 編輯報紙:約定主題與時間區間,由同學共同蒐集素材,並編輯成報紙,上台發表,互相觀摩成長。
- 說故事:同學先蒐集各種廣告、業配文中的故事哏,討論分析後,進行再創作,如變成微劇本。
今晚再走出一步:號召微社群
附錄:幫助學生參與學習治理的方法舉隅(微進展)
階層 | 名稱 | 提供方法數 |
---|---|---|
一 | 在單一活動中 | 6 |
二 | 在單一課次中 | 5 |
三 | 在一門課程的規劃與踐行中 | 10 |
四 | 在整個社群 / 機構中 | 10 |
五 | 在整個台灣推進自主學習典範 | 16 |
六 | 走向自造型的人類文明 | – |
(一)在活動中增加學生參與學習治理的機會
- 提問與對話【自造+選擇】
- 同學可以提問、同學也可以回答;
- 隨機/輪流/指定某學生歸納;
- 再輪流補充
- slido:文字雲、問答和投票
- 討論【自造+選擇】
- 全班討論
- 分组討論再回來
- 討論要討論的內容是什麼
- 討論如何討論
- 辯論
- 互評或自評
- 遊戲【自造+選擇】
- 數獨、分組競賽、麻將、象棋、圍棋、鑰匙玩校
- 桌遊(财富流、三國殺)
- 電子遊戲(大航海時代、文明、我的世界)
- 書寫【自造】
- 自由書寫
- 寫便利貼
- 畫畫(各自畫、一起畫)
- 共筆(Etherpad)
- 問卷
- 輪流分享【自造】
- 相互訪談
- 抽卡牌
- 觀影
- 閱讀
- 書寫
- 討論
- 身體活動【自造】
- 角色扮演
- 場景演出
- 即興戲劇
- 實驗
- 舞蹈
- 手作
(二)在課次中
- 蒐集大家對此課次的期待【自造】
- 學員們期待一致→課程方向清楚
- 學員們期待不一致→引導分析釐清意見的異同
- →期待差異不大則折中進行
- →期待差異性大採軟投票(請各學員再次發表意見)
- 把課次分段,讓不同的人分段負責課程內容【自造+選擇】
- 增加人與人接觸的表面積,將老師對人的接觸,轉為眾人對眾人接觸【選擇】
- 給一小段機會,透過公意調整上課形式【自造+選擇】
- OST/OpenSpaceTechnology(開放空間會議)【自造+選擇】
(三)在一門課程的規劃與踐行讓學生參與學習治理
- 讓參課者一起決定:請誰來、花多少錢、大家怎麼分攤?
- 讓參課者決定整體或局部的行動,如路線怎麼走?
- 提供參課者即時共筆工具與文本累積工具(平等書寫)
- 催化五種共振:
- 一、討論模式(討論)
- 二、相互糾錯(糾錯)
- 三、平行運作(協作)
- 四、安全與信任(相挺)
- 五、立約承責(立約承責)
- 讓參課者自行閱讀文本(廣義的)
- 讓參課者選組,由分組自組織,完成約定的任務
- 各組輪流分享,彼此看見。
- 對全體學員發問卷
- 讓成員選舉職員(職能之員),如觀察員,總務…
- 最後一堂課做大堂的整體諮詢,作為後續的調整的參考
完整的參考資料:http://quality-learning.net/wiki1341/index.php?title=2023論壇/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
引言:謝國清
以北投社大的實踐經驗討論如何實踐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 當一個班級有20個學生的時候,會有20種以上的可能性,現場教師要如何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 需要讓整個社會力投入,才有可能做到。 以新民國中校訂課程為例: 暢遊北投: 校內的老師是代理老師明白的說,自己是板橋人不認識北投,如果由他設計,也只能從Google找資料。 新民國中地理介紹:自然環境豐富,但老師並不認識。 座落於北投、新北投古蹟、建築,老師學生每天會經過,但並不知道它們的歷史、故事。 背景:老師是奉命來的,不應該只是帶學生來,或把學生交給社大的老師自己在教師改作業。第二年後要求新民國中的教師也要一起共備。 109年後,每班(門課)會有二位社大老師+一位新民國中的老師 室內課+室外課 實作+知識結構 賞鳥+畫鳥(美術、藝術創作) 社大老師與國中老師經驗交流/分享/理念溝通 認識社區(畫地圖) 學校老師在與學生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也燃起學習的熱情。也開始參與共備的歷程。
小田園拾趣 漫遊北投:古蹟 文創北投趣
關渡國中 手作關渡大橋 按原設計比例縮小 測試負重、耐震
復興高中 火山咖啡 家政課加深加廣課程
社區資源與學校深度協作 經費從哪裡來?修改教育經費設算方式來支援 教育部經費基準委員會 傳統教育經費計算方式: 提案:教育經費應「加入自主學習支援人力」:每班編0.1個老師的費用,用這筆費用來做自主學習 提案未通過,主席裁示:進行研擬。
分組討論紀錄
第一組
參與者:謝國清、家敏、Daniel、陳玟瑾、Lily
重點整理:
- 如何讓學校老師對自主學習、開門辦教育不排斥?
- 不是取代老師,而是和老師一同協作,傳達出老師還是很重要。
- 讓老師看見自主學習對學生帶來的影響:學生更主動提出要做什麼事,大人只要給資源等協助就好,學生自己會完成。
- 現階段在高中推動自主學習的困難
- 老師對在地文史不熟悉,沒有能力設計課程
- 老師熟悉文史,但是擔心和課綱無法結合所以不敢做
- 另一種學校可以合作的外部單位:文史或深度旅遊主題的新創公司
- 資訊科的自主學習:練習用數位工具解決社會問題
- 與課綱結合:108課綱有很多領域課程都強調要和生活情境結合
- 關渡國中與社大合作濕地課程
- 東華大學與花蓮社大的咖啡課程
- 創客與自主學習: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那麼重點不是用了多厲害的工具,而是「用簡單的工具」也能做出作品。有了基礎後再去學習雷射切割之類的複雜工具。
詳細討論內容:
家敏:聽國清分享蠻感動的,對學校來說要接受外師進來有擔心,學校老師對自主學習怎麼帶有恐懼是可以想像的。覺得北投社大應該給現場老師很多信任感,讓校內老師也能很有參與感,沒有讓老師排斥反而激起好奇心,也激起老師自主學習。
國清:本來校長也會擔心,會不會變成老師沒事做。不是去取代老師,而是讓老師也能一起參與。課程上也要安排,排成2~3堂連排。所以連行政也要加入協助。 放在彈性課程。
家敏:自主學習在高中推行的現況,老師設計主題,學生按著主題學習,因為跟學習歷程有關。老師要克服自己不是萬能的,這件事情不容易。
國清:高中生自動向學校提議,要在暑假辦活動帶小學生。北投社大協助幫忙找資源,其他都由高中生自己來。本來老師不支持,只有校長支持。老師來看過後,覺得學生跟平常不一樣,再找其他老師來看,發現學生跟平常很不一樣的另一面。 高中端自主學習的開放性,可能要再經過幾年的發展,
現場老師對在地不熟悉,沒有能力推動跟在地有關的學習。
學校老師也有對文史很熟的,但沒有信心去推動跟課綱不同的內容,另一種是擔心危險。
讓學生離校有很多手續跟擔心。
丹尼爾 新創公司跟學校結合的推動 學校老師對在地文史不熟的部分,可以把這樣的工作推動給新創公司來做就可以。 例如:淡水好生活,內容都很豐富,可以和學校合作。
k 在國小任教 帶自主學習(資訊科) 認為工具這種東西需要用到的時候就會,所以不會特別花時間去教 帶學生做專案,用科技解決現有的問題,例如:校門口的交通很亂,帶學生去解決這個問題。帶學生去翻轉老這件事。 向內求:用數位工具來做自主學習,例如用AI幫助自主學習。發現自己的優勢能力,做數位行銷。 單純的陪伴的是很重要的。
LILY 自學生家長 很重視實作經驗,例如:自己煮東西吃、帶小孩多走進社區…,教會有安排我們到台灣各地去看看。去當地了解特定的議題。 例如去雲林,了解當地為什麼會毒品犯濫。 看了很多台灣各地當地的特色。
國清:十二年國教中提到的生活情境 舉例:曾經有國中的生物老師來找他們幫忙,生物課有提到溼地、水筆仔。但關渡國中的學生完全沒有人去過溼地、沒有摘過水筆仔。希望利用彈性課程的空間,可以安排實地的課程。
國清:東華大學有一些跟咖啡有關的課程(知識類),希望可以跟花蓮社大的實作課程結合。
lily 曾經上過課的老師,反對現在推動創客的做法,用很多厲害的工具來做,而是應該要用隨手可得的材料來做。 應該要了解背後的原理。 學習到一定階段時,有需要時才用雷射切割機之類進階的工具。
第二組
參與者:丁丁、李穎、育誠、柏璋(4梯)、文娟、Caron、家敏、文瑾(4梯)
討論重點:
- 為何0.1C提案沒通過?
- 只要主計處、國發會老大沒開綠燈,就很難通過。
- 接下來:遊說不同立委來支持提案,讓主計處願意開綠燈。
- 台灣民眾參與教育政策的途徑: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
- 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保障教育經費佔政府每年收入的23%,而且以趨勢來看,每五年會增加近一千億的教育經費
- 當前對增加的教育經費,主要的編列項目都是為了對現行體制微調;但是我們應該要主張在增加經費的前提下,如何讓自主學習可以在學校發生。
- 教育經費編列管理委員會,有民間專業人士的席位:除了政府和學界代表,也要確保民間團體的參與
- 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保障教育經費佔政府每年收入的23%,而且以趨勢來看,每五年會增加近一千億的教育經費
- 老師面對自主學習典範的內在價值衝突:
- 要承認自己也有不會的知識、自己要花時間和小孩探索課本外的內容(例如社區)
- 以前「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計畫」是給終身司來辦,用的是課外時間和學科外的科目很合理;但是現在交給國教署來負責,是為了要去驗證「開門辦教育」的可行性,用的是課表內的時間和融入在既有的科目裡,給老師的帶來的衝突會更直接。用這樣子的方式才能來真正改變體制。
- 太多現場老師覺得歲月靜好,不須改變;但公校價值已在逐漸沉沒:
- 生成式AI
- 少子化但是教育經費會增加,代表分母減少分子增加。學生單位成本逐年增加,老師的價值就跟著愈來愈降低了。
- 實驗教育家庭,開始爭取自主向政府掌握孩子的教育經費:類似像教育卷一樣,直接發錢給家長讓他們自己決定怎麼花。
詳細討論內容:
李穎:
育誠:師大物理畢業,在就學階段認芸伍等志同道合夥伴。希望找到新的教育模式跟突破點
柏璋:過去在職業學校教學十二年,兩年前離開目前在社區發展協會(雲林古坑)。餐飲科技職被收編,對青少議題有感。期待教育有善的循環。近期希望可以在實驗教育中有更多重要的層面可以發展,脫離商業導向讓孩子可以學以所用和發揮。希望教給孩子的計簿只是賺錢的技術而是建立生活,透過這個技術可以認識更多不同層面,像是結交朋友、或是在不同領有所運用。近期目標希望留在雲林華?社區可以繼續結合教育問題和地方發展努力深耕。 一鄉一特色 OPOT
吳文娟:三個孩子自學,課程是線上全英文自學。認識陳怡光 陳爸、汪履維教授,認識了台東的審議委員才決定讓自己的還自作自學,原因是先生外派到北京超過十年,自己帶著兩個孩子過去。目標是美國的大學,孩子也長大了,去瑞曲、加拿大。喜歡自己的工作 審議委員。我學的是整合營銷,而不是教育。所以一方面我要多方學習,另一方是我在孩子自學過程中,我理解了台灣的體制內和體制外教育。我不是悲觀,但是透過今天的活動,認識到有聯盟這一群人,代表還有希望。但體制內教育是真的進步很慢,就像我們講0.1c,但是國發會拒絕提案,原因是什麼我們不知道。
丁丁:只要主計處老大沒有要開綠燈,那他們對這個計畫就是先擋下來再說。所以五下一步工作不是要去修改提案,講的更有道理,那沒用。我下一步是需要去聯合更多立委,對主計處和國發會主委施壓,讓這兩邊的老大願意開綠燈,他們的代表在行政院教育基準委員會才能放行。那很幸運,台灣有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強調台灣政府收入要有百分之23作為教育經費。而且因為這個法案,每五年半,教育經費增加了一千億。⋯⋯主張說每班29個學生,或是教師每週教十六節改成十二節。那這樣就可以把經費消化掉。但這不是我們要推進的方向,因為這只是在現有狀況下簡單修改,但是我們要推動的方向不是這些呀。那只要我沒有足夠大的力量,和足夠多的立委聯手,那行政院那邊的代表就很難通行。可以請家敏分享嗎?
家敏:現場的老師會很擔心外面的老師進來。所以光是得到老師的信任、能一起共事,後來也引發老師的動機去把這件事完成,目標也漸漸擴大,真的很不容易很難得。對老師來講,以前我們教育的一個,以前告訴我們老師就是要解惑、傳道,老師是全能的。所以你要老師做一件很不熟悉的事情,他除了恐懼以外,就是求救吧。我在離開前有聽到玲玉說,有個老師是從板橋坐到新民去教書,所以他自己都對板橋都不熟了,要怎麼了解北投?那我就想到丁丁說的,一個自主學習帶領的老師,他不是點對點,除了上班以外就是回家,他如果對世界沒有好奇、沒有其他想學得東西,那就很難做自主學習。
丁丁:國清他們做的計畫叫社大與十二年國教,最早是終身斯開始做的計畫。因為那時部長覺得要調用各方的力量去支持十二年國教。那現在三年後,是到國教署去執行,他們兩個思維就不一樣。國教屬就是在思考,到底開門辦教育能不能行。因為他是一個計畫,大約支撐十所社大的參與。而且還要額外給錢。合作的學校還要額外找時間。那我們現在倡議的是,這樣的課程本來就要融入在當代的國中小課程裡,而不是另外找時間、另外找合作夥伴。如鼓這是一種附加的課程,那你當然不用改善現行課程制度;但是如果我們本來就要進行開門辦教育,衝突就出現了。就是剛剛家敏講的老師的恐懼。外加的計畫,來參與的都是意願很高的老師,但是現在已經進到深水區了,所以才在推進時很困難。
家敏:之前參加藍偉瑩老師的入校陪伴計畫,
文瑾:滿混亂的,沒想到原來是有滿高的層級在討論這件事。社大的生命力、活力很高;那跟學校場域的氛圍就很不一樣。沒想到原來有社大與十二年國教這個計畫,我覺得很驚喜。 (權力的爭奪戰,角力 應該要上什麼樣的東西,融入了社大之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可能。空間變大了,要選擇這個時間要採取什麼理論、要怎麼做,知識這件事,學習這件事,有感受到更多衝突。
丁丁:太多現場老師覺得歲月靜好,但事實上我們現在教育現場面臨大規模的價值沈默。大家還記得2022年十月,chat gpt問世。以前學校教的重點就變成不是重點,以後這些事情不再是人自己做而是人跟人工智慧做。 另一個是台灣的小朋友愈來愈少,為什麼在未來十年,經費快速上升。那就是我剛剛講的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讓我們一段時間就增加教育經費。可是分子增加,分母也在減少噎,換句話說就是每個學生的成本再增加。那這就代表老師的價值就大幅降低了。 還有一個是實驗教育。去年上半年,實驗教育與自學的家長覺得,我又沒用你學校設施、課本、老師,那為什麼國庫裡的教育經費不直接拿給我?我自己去想怎麼花? 所以以上這幾點,都可以發現現在公立學校教育與老師的價值,在民眾心裡已經愈來愈降低了,再不做點什麼改善,這樣的狀況只會愈來愈惡化。
文娟:因為擔任審議委員,有跟體制的老師做交流。其實滿多老師都很不錯,有一兩位老師有跟我提到,他們行政作業量也很多。例如本土語言有好幾種,那一定要讓學生都有選到,其實加起來真的很多事,然後還要教課,真的很累。第二個部分是,我接觸到很多青少年,我發現108課綱下,孩子的課業壓力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他們現在課程有選修和必修,那他們很喜歡選修,可是問題是必修的考試沒有減少,所以他們還是有課業壓力、還是要去補習。有時候也不知道補習有沒有用,可能補個心安吧?所以以高中來講,他白天上課已經很累了,然後他還要拖著疲憊的身軀去補習班,然後又要做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歷程檔案有自主學習的精神,但是就實際執行面,沒有降低學生負擔,所以體制內的小孩,還是沒有比較快樂。
丁丁:選舉前對第一線老師做了很多調查,老師們提及的第一大訴求,就是行政減量。老師根本不用想自主學習,他連傳統教學的課務都快忙不過來了。第二個,我跟文娟分享一個資訊,現在發現實驗教育,裡面學生升大學的機會,沒有比體制學校學生升學的機會更多或更少,兩邊是差不多的。既然是這樣,那麼競爭這麼激烈的考試這麼高,到底有沒有必要?還是只是慣性所致?目前台灣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已經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我們現在高中生大學也已經變成五個方式在動態平衡:學測、繁星排名、指定科考、特殊選才、學習歷程檔案。實驗教育高中生,升大學的機會,統計下來觀察下來,升大學的機會,並沒有弱於體制學校的學生。
柏璋:其實我還是覺得學校的經營模式,還是可以學習企業經營的精神。沒有必要把自己關起來,尤其老師剛剛講的,我們現在落入一個時代的交叉口,後面請伯璋補充⋯⋯
嘉敏:我女兒今年大一,高中時自主學習是被老師控制。她是理工組,老師規定他要做的是數學的專案,因為老師說這對他們未來有幫助。問題是我女兒理工科裡最討厭的就是數學。我想表達的就是我們現在有這些倡議,但是實際上執行時,會不會是我們想要的樣子?這也是要注意的。
柏璋:可以體會家敏說的,在帶學生做小論文的同時。我們老師想要的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是高中生可能需要有時間摸索。所以專題和小論文,不是要讓他們做我們覺得很好的題目,而是要讓他們在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
第三組
參與者:林芸伍、游士賢、王麗淑、醬子、陳玟瑾、恩濡、Stanley
討論重點:
- 0.1C補充說明:是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的延伸之一,因為發現體制內在帶領自主學習的老師,在原先的教室場域進行自主學習課程時,不是那麼順利,包含學校主管、家長可能不理解。那0.1c的概念是以「補充人力」的方式,來協助教學現場的老師進行自主學習。0.1是指總體教師員額的佔比0.1,C是指class。
- 如何讓0.1C成為現場老師的助力?
- 在補習班、課後共學團體也做
- 練習讓學生討論、制定班規,增加自主性的同時,老師也不用一直管秩序
- 自主學習下的師生關係
- 老師像教練、陪伴者:看每個孩子的需要提供個性化的協助
- 為何不想執行自主學習等課程:
- 現場老師:被既有的教學進度、行政工作量和學生管理追著跑
- 最主要的問題:為什麼要有共同進度?
- 「跟不上進度」的概念,並不符合民主社會的多樣性、學生的實際情況。
詳細討論內容:
醬子:計畫一開始是社大主導還是學校主導。
恩濡:由12年國教所發起
醬子:主導權在社大?
恩濡:對全促會去標,去找尋不同學校,去做邀請。(https://community-univ.org/special-report/社區大學連結12年國教計畫/)
stanley:想請芸伍分享0.1c目前計畫執行過程中的狀況、或是遇到的困難。
士賢:0.1c也是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計畫的延伸之一,因為發現體制內在帶領自主學習的老師,在原先的教室場域進行自主學習課程時,不是那麼順利,包含學校主管、家長可能不理解。那0.1c的概念是以「補充人力」的方式,來協助教學現場的老師進行自主學習。0.1是指總體教師員額的佔比0.1,C是指class。
stanley:把這概念帶入學校是很棒的想法,近來很多家長都把學生帶到實驗教育或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學生相對比較沒有自主學習相關的教學法,把自主學習帶入公立學校,對於學生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芸伍:學生如果在應試教育底下,帶入自主學習,不止學生不適應,老師也不適應,老師孤軍奮戰是無力的,讓這 0.1C 當作老師的助力。
stanley:想在補習班推自主學習很有勇氣!
芸伍:那時候想說至少能做到師生關係裡沒有上對下。但時間有限。有幾位學生後來有引起他們想申請自學的意願,但可能因為家長原因還沒成功去申請。
stanley:以前曾經在體制內代過課、實習;後來去民主學校當老師。我發現最大的差別是,體制內老師要花很多時間去處理課堂秩序,那如果他跟小孩關係好,還比較好處理;要是跟小孩關係不好,就變成處理大事的時候都不知道脈絡。我在民主學校裡教書時,發現如果讓小孩自訂群體生活規約,小孩其實在第一層可以自己處理衝突,小孩之間無法處理的,才會請大人介入協助。所以我覺得如果讓小孩參與班級規則的制定,其實對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是有幫助的。放到體制內,我覺得可以在班會的時候,讓小孩練習討論班規,然後討論完就執行,一開始執行時間可以少,比如午休或早自習,目標是希望減少老師在其他時間(午休、課堂)還要一直管秩序,處理衝突。久而久之老師知道這是可行的,就可以考慮把自主自治的時間加長。
芸伍:
stanley:體制內老師會相信學生做得到自主自治嗎?也可以不相信,我也是看到才相信。
芸伍:自主學習老師像陪伴者在一起,師生關係比較和善。
stanley:老師向教練,像健身練肌肉,是看原來那人要的,教練去引導他。大家都困在應試教育,考試是壓力來源,體制內有些老師,最後變成用考試來說服小孩,但是未來學生要學東西,在網路上就可以學到,用AI就可以做出個人化的學習或擔任家教老師。只要有意識在觀察社會科技變化的大人都知道未來十年內的教育會有很大變革,用考試來綑綁學生這個方式終究會被時代淘汰。況且在中學時期孩子的主要發展任務,其實是更深的認識自己,與建立跟其他人的人際連結,這個發展任務的重要性,遠大於課業、考試或升學。
芸伍:國中升高中、高中生大學,跟朋友聊確實會遇到升學的問題。國中升高中好像也只有考試這一條路,高中生大學相對管道很多元。
stanley:所以有遠見的老師,可以知道6~10年後會長什麼樣子,老師群對教師職業的危機感是敏銳的,譬如AI和網路學習對於傳統教學或學校教育的挑戰,未來可能大家不用再以考試擠窄門。所以我才會想,應該在變革來臨之前跟體制內的學校老師合作。就你觀察到,體制內老師不想普遍施行自主學習的原因是什麼?
芸伍:譬如要顧教學進度,行政壓力、故學生,對於某些老師會累,精力耗在這邊。
stanley:進度有可能鬆綁嗎?如以自主學習的精神來看,學校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學習要有共同進度?」。我們要說服老師和家長接受自主學習的多元觀點,可能需要多一些的論述。 麗淑:我是國小老師,很多老師會去社大上課,從社大去結合公校,是有可能性的。大家如有興趣就會去社大,就會有一個間單的社群,至於如何串起來,就要考驗大家智慧。學校有想要做的事情,社大又有達人的課,結合起來是好的,那要如何鬆綁,需要時間去證明一些事情。我在實驗學校待過,真的很開心,可以跟學生一起。如有一個社群,大家分工合作,真的是快很多,這是我覺得我聽到的總結。
芸伍:國小也是會有進度上的問題嗎。
麗淑:會啊!他會跟你說什麼時候要上的哪裡,學生教不會時,也會蠻無力的。從注音轉到寫國字穿插著,其實蠻難的。跟我以前在實驗學校差很多,有些學生像文盲,但到了五年級還是可以寫出500字。人數太多,我在的學校一個班32人,還有家長的期待。我們是管制學校,就只收八個班,多的學生會進不來。
stanley:家長們也會問哪一間學校口碑好,就會把學生往那送,所以有些學校班級學生數會超過。但我覺得剛好有0.1C計畫,我就申請讓更多的教師來課堂,我的課堂就會多一個大人幫忙照顧到學生。 麗淑:我有遇過一個數學老師,老師的方法沒有讓這位學生學會,家長就打專線投訴老師,老師最後就離開此校,家長把老師當家教在看待的感覺。
stanley:我會跟家長說,我不是為你家教小孩,而是為台灣教出未來的公民,我會想跟家長談,為什麼會把老師看成家教看待 ? 「跟不上」進度是預設了有一個進度是所有學生大家都要跟著的,這很不符合公民社會的多元性,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態。我想請問你的班上如果有學生跟不上進度,你會如何去跟家長說呢?
麗淑:我們班平時好上上下下很嚴重的,會事先打電話跟家長說一下,不要到最後才讓家長得知。
stanley:有些家長會把老師打來的電話當督促或責難。
麗淑:我用文字的方式,讓家長得知學生的學習狀況。體制內外取決於家長和老師有多少配合度,達到多好效果。體制內家長,很像發包的概念。
李柏璋
OTOP (One Town One Product ,一鄉鎮一特色產品) 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自 78 年以來推動的地方特色產業輔導政策,發掘具有歷史性、文化性、獨特性而值得驕傲的在地產業,透過專業輔導團隊與業者的合作,運用在地資源,導入新產品、技術、創意、服務及品牌概念,朝向精緻化與特色化發展,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多年來已累積輔導了超過 120 個地方,例如:台北鶯歌陶瓷、苗栗三義木雕、南投竹山竹藝、屏東三地門琉璃珠、新竹新埔柿餅、台北三峽藍染、花蓮石藝、南投魚池紅茶等,都是台灣推動 OTOP 的代表範例!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OTOP https://www.oto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