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大學入學變革: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一、三大一小管道不變
三、重要改變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20次版本)
第 2 行: 第 2 行:
 
==108課綱的真正進展==
 
==108課綱的真正進展==
 
{{:108課綱/真正進展}}
 
{{:108課綱/真正進展}}
==澄清一些定義==
+
{{:跳至頁首}}
#多元與多樣:
+
#*特殊選才(多元):讓個別差異被看到,是「個別化」。充分尊重孩子的殊異性,教育要創新就必須接納這些學生,讓他有發展機會。特殊教育強調個別化教育,特殊選才呼應這樣的教育理念。
+
#:坊間業者早已嗅到商機,舉辦說明會、工作坊鼓勵家長和學生,透過「客製化」的學習歷程累積,前進特殊選才。「個別化」是教育,「客製化」是商業。好的政策不必因噎廢食,但也不能不防微杜漸。
+
#*特定選才(多樣):學生背景多元,新住民第二代、特殊生、實驗教育生以及經濟弱勢者,憑藉特殊才能或是逆境向上的特質被發掘進入頂尖大學。
+
#*「多元性」還是「多樣性」:教育制度的多元性,可激發領域差異、規模差異或本質差異的多元發展;多樣性則是在同質性範圍內求技術上的變化,這無助於教育的多元發展。
+
#學用脫節:
+
#
+
 
+
  
 
==變與不變==
 
==變與不變==
 
日間學士班 108 學年名額為 106257 名(不含原住民及技優外加名額),約兩千系。
 
日間學士班 108 學年名額為 106257 名(不含原住民及技優外加名額),約兩千系。
 
===一、三大一小管道不變===
 
===一、三大一小管道不變===
*特殊選才:109/2020年共47校458系提供1214個名額(國立大學共755個名額;私立大學共459個名額)
+
*特殊選才:109/2020年共47校458系提供1214個名額(國立大學共755個名額;私立大學共459個名額),主要用於前段的私立大學。
*個人申請:上限45%,實際 41% ,運用學測成績+備審資料+二階甄審。108學年度個人申請管道有68所大學院校參加,提供5萬4978個名額,整體分發錄取率(獲分發人數51517/報名總人數)為56.68%。會產生缺額。
+
*個人申請:上限佔總名額 45% ,實際 41% ,每個學生只能填六個系。運用學測成績+備審資料+二階甄審。108學年度個人申請管道有68所大學院校參加,提供5萬4978個名額,整體分發錄取率(獲分發人數51517/報名總人數)為56.68%。會產生缺額。
*繁星推薦:上限15%,實際 15% ,先看有沒有過門檻,再看:在校排名的百分比+學測分科級分;每一所大學的學群對個別高中所開放的推薦名額不超過 2 名。108學年度繁星推薦招生計有66所大學校院、1784個學系(組)參加,名額為1萬6371個。
+
*繁星推薦:上限佔總名額 15% ,實際 15% ,先看有沒有過門檻,再看:在校排名的百分比+學測分科級分;每一所大學的學群對個別高中所開放的推薦名額不超過 2 名。108學年度繁星推薦招生計有66所大學校院、1784個學系(組)參加,名額為1萬6371個。
 
*考試分發:其他,實際 37% ,運用指定科考成績分發。108學年度招生名額為3萬4576個,4萬2604人登記志願,錄取3萬4633人,錄取率81.29%。
 
*考試分發:其他,實際 37% ,運用指定科考成績分發。108學年度招生名額為3萬4576個,4萬2604人登記志願,錄取3萬4633人,錄取率81.29%。
  
 
===二、其他不變===
 
===二、其他不變===
#學測十五級分不變
+
#學測十五級分不變。
 +
#考試時間則不變,學測還是在寒假舉行,指考則在高三畢業後的7月初考試。
 +
#大學十八群:資訊、工程、數理化、醫藥衛生、生命科學、生物資源、地球與環境、建築與設計、藝術、社會與心理、大眾傳播、外語、文史哲、教育、法政、管理、財經、遊憩與運動,117領域。
  
===三、改變===
+
===三、重要改變===
#X(學測)+Y(分科測驗)+P1(學習歷程檔案)+P2(二階甄試面試筆試)
+
#111學年度,考招新制正式落實,繁星推薦將在4月進行、個人申請入學則延至高三課程結束後的5月初至6月。
#*特殊選才
+
#入學依據綜整為:X(學測)+Y(分科測驗)+P1(學習歷程檔案 Portfolio)+P2(二階甄試面試筆試)
#*申請:P1〉P2、而X必須小於P(與現制相同),2020年四月會公佈各大學對學習歷程檔案要求的內容及採計比重。
+
#*個人申請:P1〉P2、而 X 必須小於 P(與現制相同),2020年四月會公佈各大學對學習歷程檔案要求的內容及採計比重。
#學測題型改變:
+
#*國文、英文考到第五冊,其他科目僅考四冊。
#分科測驗由十科改七科,各科採四十五分制
+
#*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大學校系最多僅可在五個考科中選取四科,並就這四科的成績擬定檢定、篩選、採計及比序的科目,或就所選的四科中另訂科目組合級分。
 +
#*不得再使用五科的總級分。
 +
#*不限定學生選考科目數的上限。
 +
#學測題型改變:改走素養題,在認真、技能、情意外,再加上「生活實踐」。為敘述生活實踐脈絡,題幹會變長。
 +
#分科測驗由十科改七科:數學甲、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七科,數乙、國文、英文不再考。各科採四十五分制(現制是百分制)。
 
#高中學生須建立「學習歷程檔案」,內容主要包含「學生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自傳、學習計畫」、「多元表現」、「課程學習成果及心得」等,較具體除自動登錄六學期學業成績,另外學生可上傳每學期三項、三年共十八項的課程學習成果,這是針對學校必修課程,學生還可另外傳入最多三十篇的包括社團服務等多元學習表現。
 
#高中學生須建立「學習歷程檔案」,內容主要包含「學生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自傳、學習計畫」、「多元表現」、「課程學習成果及心得」等,較具體除自動登錄六學期學業成績,另外學生可上傳每學期三項、三年共十八項的課程學習成果,這是針對學校必修課程,學生還可另外傳入最多三十篇的包括社團服務等多元學習表現。
#學生資料「內容多元、檔案格式一致」→減少學生準備甄選申請備審資料被詬病太過繁複且可能不公的問題。為提升檔案正確性及信效度,這些資料都需經高中教師認證,大學也會讓招生甄審更專業化。
+
#*學生資料「內容多元、檔案格式一致」→減少學生準備甄選申請備審資料被詬病太過繁複且可能不公的問題。
#學生在高中的多元表現應要獲得重視,升學資料應三年陸續累積,不要集中到高三才急促準備。這對家庭偏鄉、弱勢學生,會較有幫助,學習檔案不是軍備競賽,學生更不需花錢去找所謂補習班來幫忙建檔。
+
#*為提升檔案正確性及信效度,這些資料都需經高中教師認證,大學也會讓招生甄審更專業化。
 +
#*學生在高中的多元表現應要獲得重視,升學資料應三年陸續累積,不要集中到高三才急促準備。這對家庭偏鄉、弱勢學生,會較有幫助,學習檔案不是軍備競賽,學生更不需花錢去找所謂補習班來幫忙建檔。
  
==大學參採學習歷程==
+
'''整個大方向在削弱大型統一命題考試對大學入學的影響力。'''
#缺乏標準化與審核機制下,
+
 
 +
{{:跳至頁首}}
 +
 
 +
==爭論==
 +
===一、大學參採學習歷程===
 +
操作:
 
#高中端校方自行將校訂必修和多元選修課程對應至招聯會頒布的十八個學群。
 
#高中端校方自行將校訂必修和多元選修課程對應至招聯會頒布的十八個學群。
 
#要求大學端各系自行勾選對應學群,做為申請入學者的資格和備審資料參考。
 
#要求大學端各系自行勾選對應學群,做為申請入學者的資格和備審資料參考。
 +
反對理由:
 +
#缺乏標準化與審核機制。
 
#將高中生的學習歷程和考招脫鉤,才能真正讓他們多元選課、自由探索找出興趣所在。
 
#將高中生的學習歷程和考招脫鉤,才能真正讓他們多元選課、自由探索找出興趣所在。
 
#不同高中間在課程品質和課程學群類別分布上有非常顯著的城鄉落差。將導致「明星高中更明星,偏鄉高中更偏鄉」。
 
#不同高中間在課程品質和課程學群類別分布上有非常顯著的城鄉落差。將導致「明星高中更明星,偏鄉高中更偏鄉」。
第 43 行: 第 49 行:
 
#*私校早就打出「六年一貫特色課程學習歷程檔案」,從國中就規劃特色課程選修課、培訓參加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競賽等等。
 
#*私校早就打出「六年一貫特色課程學習歷程檔案」,從國中就規劃特色課程選修課、培訓參加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競賽等等。
  
#學習多元(選修多)→多元選才
+
===二、學習多元(選修多)→多元選才===
 +
批判混淆多元與多樣:教育制度的多元性,可激發領域差異、規模差異或本質差異的多元發展;多樣性則是在同質性範圍內求技術上的變化,這無助於教育的多元發展。
 +
#特殊選才(多元):讓個別差異被看到,是「個別化」。充分尊重孩子的殊異性,教育要創新就必須接納這些學生,讓他有發展機會。特殊教育強調個別化教育,特殊選才呼應這樣的教育理念。
 +
#:坊間業者早已嗅到商機,舉辦說明會、工作坊鼓勵家長和學生,透過「客製化」的學習歷程累積,前進特殊選才。「個別化」是教育,「客製化」是商業。好的政策不必因噎廢食,但也不能不防微杜漸。
 +
#特定選才(多樣):學生背景多元,新住民第二代、特殊生、實驗教育生以及經濟弱勢者,憑藉特殊才能或是逆境向上的特質被發掘進入頂尖大學。
 +
 
 +
===三、學用脫節===
 +
 
 +
===四、丁丁提醒注意邏輯上的刻意扭曲===
 +
對各項升學措施的富人優勢比較,不應比較有無影響,而是比較其「投資報酬率」。
  
#對各項升學措施的富人優勢比較,不應比較有無影響,而是比較其「投資報酬率」
+
{{:跳至頁首}}
 +
==參考連結:==
 +
#[https://www.reallygood.com.tw/newExam/inside?str=932DEFBF9A06471E3A1436C3808D1BB7 109特殊選才招生簡章公告]
 +
#[https://tkbreallygood.pixnet.net/blog/post/216318057-特殊選才-108-2019年特殊選才熱門校系錄取率大 2019年特殊選才熱門校系錄取率大公開]
 +
#[https://tkbreallygood.pixnet.net/blog/post/186789783-【107-2018特殊選才】特殊選才歷屆錄取率大公 2018年特殊選才熱門校系錄取率大公開]

2019年10月24日 (四) 12:30的最新修訂版本

108課綱的真正進展

-----課綱由破碎到完整-----
  1. 首次完成我國課綱的垂直整合:從小一到高三
  2. 首次完成我國課綱「形式」上的水平整合:從普高、綜高到技高
    -----開門辦教育-----
  3. 《高級中等教育法》第 43 條「學校規劃課程並得結合社會資源充實教學活動。」
  4. 老師每年至少須開放觀課一次以上
  5. 課審制度法制化(已實施),並開放民間提案(待實施)
    -----當代適應-----
  6. 國小新住民語新設領域
  7. 國中科技新設領域:含生活科技(設計與製造),資訊科技(運算思維)
    -----適性學習/務實致用-----
  8. 國中小五分之一的跨領域課程空間
  9. 高中校定選修從 1.2 倍起跳,但高中老師超鐘點,無法承擔更多選修課
  10. 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
  11. 社會「探究與實作」課程
  12. 大學入學連動,高中學習歷程檔案

跳頁首

變與不變

日間學士班 108 學年名額為 106257 名(不含原住民及技優外加名額),約兩千系。

一、三大一小管道不變

  • 特殊選才:109/2020年共47校458系提供1214個名額(國立大學共755個名額;私立大學共459個名額),主要用於前段的私立大學。
  • 個人申請:上限佔總名額 45% ,實際 41% ,每個學生只能填六個系。運用學測成績+備審資料+二階甄審。108學年度個人申請管道有68所大學院校參加,提供5萬4978個名額,整體分發錄取率(獲分發人數51517/報名總人數)為56.68%。會產生缺額。
  • 繁星推薦:上限佔總名額 15% ,實際 15% ,先看有沒有過門檻,再看:在校排名的百分比+學測分科級分;每一所大學的學群對個別高中所開放的推薦名額不超過 2 名。108學年度繁星推薦招生計有66所大學校院、1784個學系(組)參加,名額為1萬6371個。
  • 考試分發:其他,實際 37% ,運用指定科考成績分發。108學年度招生名額為3萬4576個,4萬2604人登記志願,錄取3萬4633人,錄取率81.29%。

二、其他不變

  1. 學測十五級分不變。
  2. 考試時間則不變,學測還是在寒假舉行,指考則在高三畢業後的7月初考試。
  3. 大學十八群:資訊、工程、數理化、醫藥衛生、生命科學、生物資源、地球與環境、建築與設計、藝術、社會與心理、大眾傳播、外語、文史哲、教育、法政、管理、財經、遊憩與運動,117領域。

三、重要改變

  1. 111學年度,考招新制正式落實,繁星推薦將在4月進行、個人申請入學則延至高三課程結束後的5月初至6月。
  2. 入學依據綜整為:X(學測)+Y(分科測驗)+P1(學習歷程檔案 Portfolio)+P2(二階甄試面試筆試)。
    • 個人申請:P1〉P2、而 X 必須小於 P(與現制相同),2020年四月會公佈各大學對學習歷程檔案要求的內容及採計比重。
    • 國文、英文考到第五冊,其他科目僅考四冊。
    • 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大學校系最多僅可在五個考科中選取四科,並就這四科的成績擬定檢定、篩選、採計及比序的科目,或就所選的四科中另訂科目組合級分。
    • 不得再使用五科的總級分。
    • 不限定學生選考科目數的上限。
  3. 學測題型改變:改走素養題,在認真、技能、情意外,再加上「生活實踐」。為敘述生活實踐脈絡,題幹會變長。
  4. 分科測驗由十科改七科:數學甲、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七科,數乙、國文、英文不再考。各科採四十五分制(現制是百分制)。
  5. 高中學生須建立「學習歷程檔案」,內容主要包含「學生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自傳、學習計畫」、「多元表現」、「課程學習成果及心得」等,較具體除自動登錄六學期學業成績,另外學生可上傳每學期三項、三年共十八項的課程學習成果,這是針對學校必修課程,學生還可另外傳入最多三十篇的包括社團服務等多元學習表現。
    • 學生資料「內容多元、檔案格式一致」→減少學生準備甄選申請備審資料被詬病太過繁複且可能不公的問題。
    • 為提升檔案正確性及信效度,這些資料都需經高中教師認證,大學也會讓招生甄審更專業化。
    • 學生在高中的多元表現應要獲得重視,升學資料應三年陸續累積,不要集中到高三才急促準備。這對家庭偏鄉、弱勢學生,會較有幫助,學習檔案不是軍備競賽,學生更不需花錢去找所謂補習班來幫忙建檔。

整個大方向在削弱大型統一命題考試對大學入學的影響力。

跳頁首

爭論

一、大學參採學習歷程

操作:

  1. 高中端校方自行將校訂必修和多元選修課程對應至招聯會頒布的十八個學群。
  2. 要求大學端各系自行勾選對應學群,做為申請入學者的資格和備審資料參考。

反對理由:

  1. 缺乏標準化與審核機制。
  2. 將高中生的學習歷程和考招脫鉤,才能真正讓他們多元選課、自由探索找出興趣所在。
  3. 不同高中間在課程品質和課程學群類別分布上有非常顯著的城鄉落差。將導致「明星高中更明星,偏鄉高中更偏鄉」。
    • 都會區明星高中有人脈和資源可邀請各行各業精英和大學教授到校開設許多門完善豐富選修課程,分屬於所有的十八類學群。
    • 偏鄉高中則因資源少,只有較少選修課程,有些學群甚且沒有任何選修課程。
    • 私校早就打出「六年一貫特色課程學習歷程檔案」,從國中就規劃特色課程選修課、培訓參加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競賽等等。

二、學習多元(選修多)→多元選才

批判混淆多元與多樣:教育制度的多元性,可激發領域差異、規模差異或本質差異的多元發展;多樣性則是在同質性範圍內求技術上的變化,這無助於教育的多元發展。

  1. 特殊選才(多元):讓個別差異被看到,是「個別化」。充分尊重孩子的殊異性,教育要創新就必須接納這些學生,讓他有發展機會。特殊教育強調個別化教育,特殊選才呼應這樣的教育理念。
    坊間業者早已嗅到商機,舉辦說明會、工作坊鼓勵家長和學生,透過「客製化」的學習歷程累積,前進特殊選才。「個別化」是教育,「客製化」是商業。好的政策不必因噎廢食,但也不能不防微杜漸。
  2. 特定選才(多樣):學生背景多元,新住民第二代、特殊生、實驗教育生以及經濟弱勢者,憑藉特殊才能或是逆境向上的特質被發掘進入頂尖大學。

三、學用脫節

四、丁丁提醒注意邏輯上的刻意扭曲

對各項升學措施的富人優勢比較,不應比較有無影響,而是比較其「投資報酬率」。

跳頁首

參考連結:

  1. 109特殊選才招生簡章公告
  2. 2019年特殊選才熱門校系錄取率大公開
  3. 2018年特殊選才熱門校系錄取率大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