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彈性學習/福格行為模型聯絡網/結案報告: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福格行為模型聯絡網) |
|||
第 24 行: | 第 24 行: | ||
==福格行為模型聯絡網== | ==福格行為模型聯絡網== | ||
===壹、福格行為模型原理解說=== | ===壹、福格行為模型原理解說=== | ||
+ |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2/BFM_zhtw.svg' width=448 height=336 /></div> | ||
+ | 右圖叫「福格行為模型」,簡單表述為「B=MAT」,即任何行為只會發生於「動機」「能力」「提示」三個要素同時出現的時候。 | ||
+ | '''兩個區域''',它首先考慮兩個維度: | ||
+ | #縱軸代表「動機」,人對一個行為的動機越強,越容易行動。 | ||
+ | #橫軸代表「能力」,人受限於時間、金錢、體力、專注力、人脈…等限制,不是有動機就有能力去追求的。 | ||
+ | 綜合以上兩者,得到中間這條曲線,它叫做「行動線」。行動線的右上代表我們有動機也有能力去做的事;行動線的左下代表我們或許動機不足,或者力有未逮,所以不會去做這件事。 | ||
+ | 提示和前面兩者不一樣,它要麼有,要麼沒有。在行動線右上時,它如果出現,我們就會去做。舉例來說:你昨晚沒睡飽,需要提神,這是動機; 7-11 咖啡一杯 55 元,你買得起,而且店面就在上班的路上,路過去買也很方便,這是能力;剛好這個時候呢 7-11 透過手機發給你一張咖啡優惠券,這個就是提示了;動機、能力、提示三大因素都出現,必須來一杯了。你的購買行為於是就這麼發生。不睏的話你不會買,沒錢你不會買,手機沒跳優惠券,你多半在想其他事情,也不會買。 | ||
+ | |||
+ | 在當代社會中,「人」其實是被「想做的事」與「能做的事」所淹沒的,其中的絕大部分皆因為須要注意的事太多而沒有發生,而「提示」常常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 | ||
+ | |||
+ | 其實了解「福格行為模型」,對建構生活中的好習慣,通常很有用,例如:早晨起來固定運動…等等,此處就先不展開了。 | ||
===貳、以福格行為模型構成聯絡網=== | ===貳、以福格行為模型構成聯絡網=== | ||
+ |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gogopublic.net/~游士賢/教育再公共化聯盟/svg/聯絡人網絡2.svg' width=400 height=250 /></div> | ||
+ | 聯絡網要促成特定行為發生,主要須要進行兩件事: | ||
+ | #找出行動線與其右上的「提示反應區」,這一點可以透過過濾掉動機不夠或力有未逮的人群來達成。 | ||
+ | #建立提示系統,穩定、可靠地向「提示反應區」中的目標群體發送「提示」。右圖的'''聯絡網就是一種穩定、可靠的提示發送系統'''。 | ||
+ | 右圖中: | ||
+ | #T1 是整個「小聯絡網」的「線頭」,每張「小聯絡網」只有一位。 | ||
+ | #由 T1 聯絡兩位 T2 ,和一位「提示接受對象」成員。 | ||
+ | #兩位 T2 各聯絡三位 T3 ,六位 T3 再各聯絡三位「提示接受對象」。 | ||
+ | #T1、T2、T3 (虛線方框內),負有「系統性放送提示」的「責任」,所以應致贈酬謝。 | ||
+ | #虛線方框外即是「提示」要放送的對象。 | ||
+ | #一個小型聯絡網共 28 人,其中約三分之一是聯絡員。整體構成一個「可靠」的提示發布系統。 | ||
+ | 匯集若干個小型聯絡網就可以構成整個社群聯絡網。 | ||
===參、以聯絡網支持線上課程的群眾基礎=== | ===參、以聯絡網支持線上課程的群眾基礎=== |
2024年6月13日 (四) 11:54的修訂版本
「113年青年彈性學習福格行為模型聯絡網」
結案報告
委辦機關:教育部綜合規畫司 辦理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執行期程:112 年 10 月 1 日至 113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丁志仁 |
目錄
壹、福格行為模型原理解說…………………………………………………… X
貳、以福格行為模型構成聯絡網……………………………………………… X
參、以聯絡網支持線上課程的群眾基礎……………………………………… X
肆、在聯絡網中散布課程的開課訊息………………………………………… X
伍、聯絡網能發揮功能的要件………………………………………………… X
目錄
福格行為模型聯絡網
壹、福格行為模型原理解說
右圖叫「福格行為模型」,簡單表述為「B=MAT」,即任何行為只會發生於「動機」「能力」「提示」三個要素同時出現的時候。
兩個區域,它首先考慮兩個維度:
- 縱軸代表「動機」,人對一個行為的動機越強,越容易行動。
- 橫軸代表「能力」,人受限於時間、金錢、體力、專注力、人脈…等限制,不是有動機就有能力去追求的。
綜合以上兩者,得到中間這條曲線,它叫做「行動線」。行動線的右上代表我們有動機也有能力去做的事;行動線的左下代表我們或許動機不足,或者力有未逮,所以不會去做這件事。
提示和前面兩者不一樣,它要麼有,要麼沒有。在行動線右上時,它如果出現,我們就會去做。舉例來說:你昨晚沒睡飽,需要提神,這是動機; 7-11 咖啡一杯 55 元,你買得起,而且店面就在上班的路上,路過去買也很方便,這是能力;剛好這個時候呢 7-11 透過手機發給你一張咖啡優惠券,這個就是提示了;動機、能力、提示三大因素都出現,必須來一杯了。你的購買行為於是就這麼發生。不睏的話你不會買,沒錢你不會買,手機沒跳優惠券,你多半在想其他事情,也不會買。
在當代社會中,「人」其實是被「想做的事」與「能做的事」所淹沒的,其中的絕大部分皆因為須要注意的事太多而沒有發生,而「提示」常常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
其實了解「福格行為模型」,對建構生活中的好習慣,通常很有用,例如:早晨起來固定運動…等等,此處就先不展開了。
貳、以福格行為模型構成聯絡網
聯絡網要促成特定行為發生,主要須要進行兩件事:
- 找出行動線與其右上的「提示反應區」,這一點可以透過過濾掉動機不夠或力有未逮的人群來達成。
- 建立提示系統,穩定、可靠地向「提示反應區」中的目標群體發送「提示」。右圖的聯絡網就是一種穩定、可靠的提示發送系統。
右圖中:
- T1 是整個「小聯絡網」的「線頭」,每張「小聯絡網」只有一位。
- 由 T1 聯絡兩位 T2 ,和一位「提示接受對象」成員。
- 兩位 T2 各聯絡三位 T3 ,六位 T3 再各聯絡三位「提示接受對象」。
- T1、T2、T3 (虛線方框內),負有「系統性放送提示」的「責任」,所以應致贈酬謝。
- 虛線方框外即是「提示」要放送的對象。
- 一個小型聯絡網共 28 人,其中約三分之一是聯絡員。整體構成一個「可靠」的提示發布系統。
匯集若干個小型聯絡網就可以構成整個社群聯絡網。
參、以聯絡網支持線上課程的群眾基礎
肆、在聯絡網中散布課程的開課訊息
伍、聯絡網能發揮功能的要件
- 聯絡網不用太大,但動作要落實
- 近似的動作要求標準
- 是一對一聯絡,不是在群組中貼活動貼文
- 映對到實體的人際關係 / 以實體的人際關係為基底 / 不能一切都是虛擬的或線上的
- 多元的通路而不是只用 line
- 受聯絡者會看的主群軟體不一定須要相同
- 行政資源:
- 提示(trigger)管理
- 有資源池更好
- 透過酬謝激勵聯絡網的諸節點
- 能突破同溫層嗎? / 如果落實以上諸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