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鄭同僚、詹志禹討論: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 行: 第 1 行:
<p style='text-align:right;'>2020.8.24</p>
+
[[分類:各方討論]]<p style='text-align:right;'>2020.8.24</p>
 
==狹義的平台化==
 
==狹義的平台化==
 
#狹義的界定:
 
#狹義的界定:

2020年8月25日 (二) 21:21的修訂版本

2020.8.24

狹義的平台化

  1. 狹義的界定:
  2. 本文所稱的平台化,是指:以網際網路的資訊平台,去媒合特定社群的資源共享,以達到僅靠少量資源補注,即可使共享資源的質與量能維持在一定水準以上,足以長期對抗折舊。
  3. 從三要素進行五點思考:
    1. 要素一:資源,對於某種「明確資源」的進行合作與共享。一般的譬喻是「水」。共享資源通常是「公共財」(某甲消費了,不會減損某乙的消費,如:知識、用過的舊品、閒置的資源)。
    2. 要素二:平台,有固定的域名或網址(URL),做為資源的集散地或媒合平台。一般的譬喻是「水缸」。
    3. 要素三:社群,在平台上合作創造資源與共享資源有長期的受益者。一般的譬喻是舀水來喝的人。
    4. 對抗折舊:合作與共享的好處大到一部分社群成員願意 maintain 平台, maintain 的強度足以對抗平台資源的自然折舊。一般的譬喻為「舀水補注水缸,使水量不致枯竭」。社群合作對抗折舊的程度,可分為三種結果:
      • 超過折舊,這時平台化活動即會自動成長。
      • 約略抵消掉折舊,這時平台化活動可以自我維持。
      • 略小於折舊,這時平台化活動可否自我維持,就要看有沒有來自外部的補注了。
    5. 補注:如果社群合作對抗折舊的程度,無法完全抵消全部的折舊,但能抵消大部分的折舊,如果有來自外部的補注,也能長期維持。
    提議一個平台化項目,要一點一點地經過以上五點的檢核。如果通不過以上五點的檢核,那就要用「燒錢」的方法來推動,優先得考慮:燒的錢要從哪裡來?能燒多久?有沒有辦法在錢燒完之前將服務平台化?
  4. 平台化系統
    4樓(約<10人):自主學習典範的論述與實踐 學習典範資源池 補助要點整理 川西行動學習 科學探究五日遊 班本教育支援平台
    3樓(<30人):海星培力 不錯學群 全民科學平台 實驗教育的AI課系統 推動部分班級辦理實驗教育
    2樓(300~500人):跨校選修聯盟
    1樓(1000人):均優學習論壇/均優 2.0 推動小組

以跨校選修為例

平台化(2F):

  1. 資源:課程資訊、場地、實體公共學習資源、線上學習資源
  2. 平台:
    • 官網(urclass.net)
    • 臉書社團(宣佈和討論)
    • E-mail群組
    • line群組
      • 聯盟治理群組
      • 用於單一課程
  3. 社群:
    • 修課者
    • 開課者
      • 各團體
      • 獨立教育工作者
    • 聯盟治理群組(年繳2000元)
  4. 對抗折舊:
    • 修課者:註冊,看臉書社團、E-mail公告,參課
    • 開課者:提供待用課,參與共推課,官網上撰寫開課公告,維護交通資訊,配合學分認證,參與學習需求調查。
    • 各團體:透過本平台培力之人才,減輕課務準備負擔,推動倡議。
    • 獨立教育工作者:獲得收入,發展合作網絡。(如結交一群人分工合作開設大課程)
  5. 補注:15萬/年

目前的工作者:丁志仁、游士賢、黃鈴諭、陳東玉、金詩晨

目前預定的聯盟治理群組:

  1. 振鐸
  2. 政大實驗推動中心
  3. 社大全促會
  4. 台北市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
  5. 新莊社大
  6. anita(暫代表學習者)
  7. 吳啟新(好土氣,暫代表獨立教育工作者)

建議:

  1. 從政大三梯開始,合力建構自主學習培力社群與平台化
  2. 合力推動跨校選修聯盟
  3. 以右圖為長期目標,合力建構平台化體系
  4. 協助不錯學群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