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郭家佑討論: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新頁面: __NOTOC__ ==課程架構== {{ql::2022論壇/全民國防教育}}) |
(沒有差異)
|
2024年5月10日 (五) 13:28的修訂版本
課程架構
全民國防教育的議題架構
目標:讓台灣人民
一、讓台灣民眾認知到【習近平正認真準備攻打台灣】。
- 說明:
- 台灣民眾對於「中共攻台」的說法並不陌生,但出於各種因素,許多人卻表示出半信半疑、甚至不願面對的否定態度;若放任此一「逃避問題」的心理狀態泛濫,將難以凝聚「準備因應戰爭」的社會共識。因此,必須讓台灣民眾確實認知到:習近平口中的「武統台灣」並不僅僅是口頭恫嚇,而是他正在認真準備的行動。
※此處討論以「習近平準備攻台」取代「中共準備攻台」,原因有二:
- 一、習近平已於2022年已取得第3個5年任期,甚至可能無限期連任,其個人權力在中共已無人可動搖。
- 二、中共的統治危機即是習近平的統治危機,但習近平的統治危機不等於中共的統治危機。因此,「討論習近平的意志」比「討論中共的意志」有意義。
二、讓台灣民眾理解:台灣如果「做好且做對」戰爭準備,便可建立【可信的威懾】,發揮「阻止中共發動戰爭」的效果。
- 說明:
- 眾多的戰爭理論及歷史案例,都已明確指出「綏靖無法避戰,唯有備戰才能止戰」;但要達到「阻止戰爭」的效果,備戰的程度必須做到「對侵略者建立可信的威懾」。因此,台灣民眾除了要有「台灣應加強備戰」的共識,也要對「如何備戰才能有效嚇阻侵略者」有一定認識,才能促使「台灣政府的備戰規劃」(戰略思惟、武器選擇、人員配置)走在正確的方向,也可讓台灣社會儘早具備因應戰爭的能力。
三、讓台灣民眾練習了解與體會【戰時節奏】,當戰爭來臨時,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
- 說明:
- 有鑑於中共體制及習近平的特質,縱使台灣備戰充分,仍不能完全排除中共攻台的可能。而俄烏戰爭已讓世人真實體會現代戰爭對日常生活的巨大衝擊,同時也讓人們警覺「適應戰爭時期的生活節奏」(例如食物配送機制)是人們可以平靜面對戰爭,甚至因此安然度過戰爭的重要條件。而台灣現有的各項動員準備計畫,如「萬安演習」,顯然需要更多的演練,以進行可行性驗證。
四、提振「台灣社會面對戰爭的勇氣」以及「人民戰時自救救人的能力」。
- 說明:
- 習近平選擇攻打台灣,需要評估入侵的成本與獲得的利益。雖然,擁有更多高科技與新式武器對於「預防入侵」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台灣人民有勇氣面對戰爭,遇到軍事入侵不會驚慌失措,能快速反應、自救救人,使入侵台灣的成本變很高,這樣才會使台灣變得更安全。
一、武器與武器使用
- 預算:台灣國防預算從常態3700億,明年提升到4100億,佔總體GDP的2.4%
- 中國的國防預算2022年統計約6兆台幣。且預算並不如台灣屬於公開透明的,無法實際掌握對方到底花了多少錢。
- 近年特別預算與軍購內容:預計7年內買到66架F-16V,2022-2026年要買反艦飛彈、無人攻擊載具。兩年內買108輛新型戰車、18套M142海馬是多管火箭系統
- 原來我們用傳統的方式來整備;但現在質和量都落後太多。
(一)射擊用武器
- 基礎射擊預習與實作(課綱:J-V-1,J-V-2,J-V-3)
- 步槍簡介與安全規定。
- 射擊要領與姿勢。
- 瞄準訓練。
(二)海戰用武器
(三)空戰用武器
(四)陸戰用武器
- 建議我們的幻象、IDF5戰鬥機,太老舊就不要用了
(五)太空設施
(六)網際網路
二、不對稱作戰的理念與實踐
- 不對稱作戰的特色:靈活、分散、具殺傷力、精準,雖然不能打得很遠,但保護自己很有效。
- 機會成本:整體防構想是在有限資源之下做最好的分配(資源配置)
- 最重要的觀念:不是控制而是拒止。沒有要反攻大陸,而是要保衛家園。
- 例如:沒有說要制空、但也沒有說要放棄空權。我無法完全控制上空,但我的能力也讓你無法控制上空。千系列的飛機在我們空域上滿天飛不可能的。
- 延伸——烏克蘭的戰場和台灣的不同:補給線的問題。有個台灣海峽在:如果有聰明的辦法,根本不用攻打他的部隊,攻打補給線就可以。
(一)中共攻台想定
- 一定會打,只是時間問題。
- 因為是習近平實踐中國夢的一環。
- 必須要在習近平第三任期結束前對攻打臺灣有一定的準備和成果,才有籌碼爭取第四任國家總主席連任。
- 目前推斷可能的時間點是2027(習近平第三任期結束,美國印太司令部的國會報告)
- 中共軍力的逐步增強(參考〈臺灣的勝算 第二章〉)
- 在對抗能對這些傳統的戴具、傳統海空軍對我們的威懾,不對稱作戰一樣可以有應對的方式,例如無人機偵測+岸置飛彈。
(二)台灣防衛作戰之兵員、設施設備與經費
- 瞭解全民防衛動員的意義(課綱H-V-2)
- 青年服勤動員的意義與作為。
- 臺灣重要戰役與影響(課綱:K-V-1,K-V-2)
- 臺灣重要戰役概述。
- 戰役對全民國防的啟示。
- 役期問題
- 女性服役問題
- 國土防衛部隊:志願。青壯年組成。每年兩次或一季一次,在社區就地訓練。
- 建立民間拒止的能力,最主要的功能是展示自己防衛家園的決心。
- 參考波羅的海、烏克蘭、塔利班
- 對方就算登陸了,在各個城市還是有小型不對稱戰力。這會複雜化對方的作戰。
- 臺灣戰略的典範轉移。參考〈臺灣的勝算 第三章〉
- 軍人對自我肯定與價值的來源大部分是落在傳統武器上面。例如我是一位F-16的飛行員,我飛了一輩子,這是我的驕傲。
- 有一天你告訴我,為了整體安全,可能防空飛彈比你還重要,所以我們不需要那麼多傳統的東西。這個他理性上可以接受,但感性上對自我認同有衝擊。
- 戰車不要了,多買一些反戰車的火箭,他想戰車都沒有了,我還叫陸軍嗎?
- 以美國為例,了把錢投資在濱海作戰團,也是岸置武器能夠遠距離把對方的軍艦消滅掉。
- 整體防衛構想。參考〈臺灣的勝算 第三部〉
- 傳統戰力與不對稱作戰有性質上的差距
- 傳統戰力容易顯示出一國的國威、國家的門面、軍隊的實力。
- 傳統戴具有比較高的能見度,會影響人民的信心。
- 從俄烏戰爭中看出,俄羅斯傳統戰力對烏克蘭小型的不對稱武器沒輒。
- 在對抗能對這些傳統的戴具、傳統海空軍對我們的威懾,不對稱作戰一樣可以有應對的方式,例如無人機偵測+岸置飛彈。
- 整建傳統戰力(飛機、軍艦、戰車)時間非常長,五年的時間絕對不夠。
- 不對稱作戰建戰略速度很快。
- 建議臺灣政府把資源投入在購置不對稱武器,去年已編置特別預算購買不對稱武器
- 美兩院「台灣政策法」軍事重點
- 未來5年提供臺灣65億美元的無償(軍事)融資
- 在原來的台灣政策法中已提及「整體防衛構想ODC」,據美國台灣觀測站統計,這幾年已經有9個法案提到ODC。代表ODC是美國認為小國對抗大國威脅的最好解方。
- 美國提供65億美金,換等值的不對稱武器。
- 陰諆論者認為此舉是逼迫我們喪失國防自主權;李喜明認為應善用這個機會充實不對稱作戰的實力。
- 傳統戰力與不對稱作戰有性質上的差距
- 克服台灣自身的慣性。參考〈臺灣的勝算 第四部〉
三、平戰轉換(快速反應)
- 提升國民對國家安全的重視(A-V-1,B-V-1,C-V-1)
- 提升公民快速躲避反應能力
- 軟體:從社區到校園,個人到群體的正確反應
平時對避難空間的認知(知道位置、如何安全前往)、關心(空間可達性、是否堆放雜物或是難以使用)、社群演練(從認知轉化為身體反應) - 硬體:足夠的防禦強度與足夠的避難空間、合適的避難物資儲備
- 軟體:從社區到校園,個人到群體的正確反應
- 準備救傷物資儲備與練習救傷能力
- 冷靜理解現場狀況與迅速作出正確判斷、通報時提供足夠且正確的資訊
- CPR施作與AED使用
- 傷口止血與正確搬運
- (除了AED之外,還有什麼設施是救難現場常常會需要的?)
四、軍事協作 / 供應鏈合作 / 經貿聯盟
(一)美台軍事協作。參考〈臺灣的勝算 第四章〉
- 敵我識別
- 戰場情報交流
- 美國倡議ODC的優點:美國不介入,臺灣有自我防衛能力。美國介入,美台之間不會互相誤擊,有分工合作的基本概念。
- 實際作戰時,美國軍隊無法和臺灣軍隊並肩作戰,因為沒有「指揮管制共通性」、「通信共通性」、「作戰能力共通性」、「共同的作戰圖象」、「即時快速的情報系統」、「無防止自我衝突」…等機制.
- 實域空域化
- 臺灣:中距離、近距離防衛
- 美國:遠距離攻擊
五、價值觀共享 / 地緣政治
- 瞭解全球與亞太區域安全情勢(課綱D-V-1,D-V-2,D-V-3)
- 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
- 全球與亞太區域安全情勢與發展
- 兩岸關係的安全情勢與發展
- 瞭解我國國家安全情勢與機會(課綱E-V-1)
- 臺灣海洋利益與軍事地緣價值
- 學老羅斯福:「拿著大棒子,但講話輕聲細語」。臺灣現在完全相反:手裡沒武器,講話又挑臖。
- 不要用單一假想來判斷中國十四億人民全都支持武統。中國的民意對政府還是有一定影響力;但反過來民意也可以被操弄。用錯誤的假想來認識對岸民眾,很容易挑起極端的民族情緒,對兩岸完全沒幫助。
- 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想像美國到底會介入多少,那是一回事。不能完全依賴另一個國家/盟友,而沒有自主成長。
- 中國的軍事能力愈來愈強大;美國的嚇阻能力愈來愈弱
- 為了要加強台灣對中國本身的嚇阻能力,我們必須更加了解戰爭。了解戰爭才能避免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