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再公共化聯盟
緣起
因應 2024.01 總統與國會大選,推「選教育當總統」政綱,致力:
- 讓五大議題累積出龐大的論述資源,並形成巨大的政策落實動能。
- 使教育外溢到「福留台灣子孫」,催化台灣社會的「相變」。
五大議題(架構正持續成長中)
一、以適當立法因應新生兒縮減潮
- 中央教育發展基金立法
- 高國中小網絡化
- 教育基本需求新框架
- 軟性課綱
- 學前教育公共化:以法國為藍本,以台灣目前政府學前教育的支出,完全能達到法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水準;只是台灣目前是將學前教育當成一個商品市場,將國庫的錢以「教育券」的形式,挹注這個商品市場。
- 議題討論小組 / 跨縣市基礎工作圈:手冊、平台、客廳會示範影片
- 在各縣市成立接應小組
- 自主學習公共化
- 家長參與教育事務
- 以 NGO Hub 形成家長參與教育事務治理網絡
- 家長也是資深學習者之一,必須和同學一起成長。所以應有以家長為主體的家長培力,如每年四小時家長上課
- 家長應參與學校課程的治理
- 家長對教育的法定參與,應有相應配套,例如:一定額度的公假,僱主、政府、家長分攤
- 彙整兩公約與台灣現有法令對家長的相關規定
- 家長參與教育事務
- 終身學習公共化
- 全球的趨勢都相同:終身學習的功能與重要性越來越提高。社會投入的資源也在增加。
- 但台灣的終身學習不能走向全面商品化,要有一定的比例是一種公共服務。
- 社區大學系統,本身即是公共性相當高的學習提供網絡。
- 發展三大學習區塊:
- 對青年的即應用的部分,雖然政府已提供大量免費學習資源,但顯然未能滿足(有原因),才會使得針對青年的商業學習廣告如此迅猛。
- 對大齡國民的終身學習帶有休閑或社交性質並沒有關係,只要能達成黏合大齡國民成群,讓還沒那麼大齡的國民有機會照顧更為大齡的國民即可。全世界都在這樣做。
- 對所有年段的終身學習,都須提供迭代節奏更快的「通識性質」的學習機會。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社大全促會參與聯盟的理由:
- 會在未來一年內累積大量因應當代終身學習的論述。
- 會結識到大量的青年朋友。
- 會催化內部年輕一輩的社大工作人員,橫向串連,增加討論,形成網絡。
- 最終有成就更多年輕的人才,接手社大成為經營者。
- 過去台灣教育始終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終身學習為邊緣。這次可以將終身學習更推往台灣教育的焦點中心。
- 青年政綱
- 加課資本利得稅,租稅負擔率恢復到 18%
- 解決財富不均問題:
近年來,財富不均的問題日益嚴重,導致社會分裂,加重貧富差距,並增加了社會不穩定的風險。加課資本利得稅和恢復租稅負擔率到18%可以為國家提供更多的資源,進一步平衡社會財富分配,增加社會的公平性和穩定性。 - 重視財富再分配:
加重資本所得稅負擔的同時,也應該重視財富再分配的問題。政府可以透過調整稅制、增加稅收和提供社會福利等措施,以減少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 加課資本利得稅:
資本利得是指投資人從股票、債券、房地產等投資工具中所獲得的獲利。然而,在現行制度下,資本利得的稅率相對於勞動所得的稅率較低。因此,有許多人主張應該對資本利得進行加稅,進一步平衡資本與勞動之間的收入差距,從而實現更公平的財富分配。加重資本所得稅負擔可增加政府財政收入,進而提供更多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降低貧富差距。 - 加強監管與稽核:
為了有效落實加課資本利得稅和恢復租稅負擔率到18%等政策,政府應該加強對財務稅務的監管與稽核,以確保稅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 租稅負擔率恢復到18%:
過去,台灣的租稅負擔率曾經高達20%以上,但近年來卻逐漸下降。租稅負擔率是指國家對GDP的稅收佔比。這個現象導致政府財政收入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也使得貧富差距逐漸擴大。因此,有人認為應該重新恢復租稅負擔率到18%以上,以便國家擁有更多資源來改善社會福利、公共設施等基礎建設。 - 促進經濟發展:
許多人認為加課資本利得稅和恢復租稅負擔率到18%不僅可以解決財富不均問題,還可以促進經濟成長。 - 訴求透明公開:
政府在加課資本利得稅和恢復租稅負擔率到18%等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中,應該強調透明公開,讓社會大眾能夠了解政策目標和效果,並參與政策制定和執行的過程。
- 解決財富不均問題:
- 全民國防
- 強化軍隊戰力:
台灣面對不斷增加的威脅,強化軍隊戰力是當務之急。政府應加強軍隊現代化程度和戰鬥力,提高軍隊對外作戰的能力和素質,以確保國家的安全和利益。同時,政府應建立民兵制度,鼓勵全民參與國防建設和防衛,以提高國家的防禦能力和抗戰能力。 - 提高全民國防意識:
增加全民的國防意識,對於國家的安全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政府應加強對全體民眾國防意識的宣導,讓人們意識到國防事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對國防的認識和支持度。此外,政府也應加強國防教育的推廣,讓全民更深入了解國防的重要性,提高對國防事務的認知程度。 - 增加國防志願役人數:
政府應加強對國防志願役制度的宣傳和推廣,吸引更多優秀年輕人參加國防志願役服務,增加國防人力儲備。 - 加強後備役制度:
政府應加強後備役制度的建設和管理,提高後備役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優化國防力量的結構和配置。後備役在戰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後備役制度能夠有效提高國家的戰力。 - 建立完善的國防體系:
政府應該建立完善的國防體系,包括防空、反潛、防空母艦等,以提高國家的自衛能力。透過強化國防組織和管理,提高國家防禦能力,政府可以確保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 推動國防科技發展:
政府應加強對國防科技的研發和應用,以提高國家的軍事技術水平。國防科技發展是現代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必須加強相關研發和應用,並提高國防科技的創新能力和實用性。 - 建立多元化的國防力量:
政府應建立多元化的國防力量,包括陸、海、空軍和特種部隊等,提高國家的防禦能力和抗戰能力。 - 提高國防預算:
政府應該加強對國防預算的投入,以提高軍隊裝備的現代化程度和戰鬥力,進而確保國家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國防預算可以有效改善軍隊裝備的現代化程度和戰鬥力。 - 推動國防產業發展:
政府應該加強對國防產業的發展和支持,以提高國家的自主國防能力,同時也能帶動國內經濟發展。政府可以促進國防產業和民營企業的合作,提高國防產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以滿足國家防衛需求。此外,政府也應加強對國防科技的研發和應用,提高國防科技的創新能力和實用性,以提高國家的軍事技術水平。 - 加強國防外交:
政府應加強國防外交,與友好國家和地區加強軍事交流與合作,提高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 強化國防合作關係:
政府應該與其他國家建立良好的國防合作關係,以進行國防技術和裝備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國家的自衛能力。此外,政府也應加強與友好國家和地區的軍事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 強化軍隊戰力:
- 居住正義
- 推動社會住宅:
政府應該積極推動社會住宅的發展,提供適當的住屋,緩解居住不易的問題,另外,加強社會住宅的建設和管理,為弱勢群體提供適當的住房,增加社會住宅的供應量和提高品質。同時,政府也應該推動居住空間的多元化,提供不同類型的住宅以滿足不同人口組成的住房需求。 - 建立住宅安全制度:
政府應建立住宅安全制度,加強建築檢查、防火設施、防震設施等安全管理,以保障民眾的居住安全。同時,政府應加強對輕量化建材的研發和應用,提高建築物的防震能力和耐用度,降低居民的住房風險。另外,政府應鼓勵建立綠色住宅,採用環保建材和綠色設計,並促進能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節約與合理利用。 - 建立健全的住宅保險制度:
政府應加強住宅保險制度的建設和管理,提高住房保險的覆蓋面和賠償金額,保障民眾的住房權益。 - 建立住房保障制度:
政府應該加強住房補貼制度的建設和管理,提高補貼的標準和覆蓋範圍,使得低收入戶和弱勢族群都能夠得到適當的住房補貼。此外,政府也應該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包括住房補貼、補貼貸款、租屋補貼等,以提高住房保障的覆蓋範圍和標準。 - 建立住房租賃市場:
政府應建立住房租賃市場,提供租賃屋的清潔、安全、維護等保障措施,加強租賃市場監管,限制房價上漲幅度,緩解房價過高的問題,以提升租戶的居住權利。 - 改善租屋環境:
政府應加強對租屋市場的管理和監管,加強租屋合約的保障,提高租屋環境的品質,保障租戶的權益。 - 加強土地政策:
政府應加強土地政策的調整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促進城鄉發展均衡。 - 促進都市更新:
政府應積極推動都市更新計畫,提高城市的空間質量和居住環境,緩解都市發展壅塞的問題。另外,改善城市環境和居住品質,並減少都市地區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費。
- 推動社會住宅:
- 長輩長期照護
- 建立完整的長照體系:
政府應建立完整的長照體系,包括社區照護、家庭照護、機構照護、專業照護等多元化的服務,以滿足不同需求的長者及其家庭的照護需求。此外,也應增加對長照資源的投入,以建立完善的長照體系,提供全面性、多元性的長照服務,同時提高照護品質並關注照護人員的權益,聯繫社區資源以及促進科技應用,並推動長照保險的制度,同時建立溝通平台以強化服務品質與效率。 - 增加長照資源:
政府應該加強長照資源的投入,包括人力、經費和設施等,以提升長照服務的品質和覆蓋率,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照顧負擔。此外,政府還應該鼓勵社區志工和民間組織參與,以協助家庭照護和社區照護,提升社區照護的品質,幫助家庭照護者減輕負擔。 - 提高照護品質:
政府應該透過加強長照服務專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以及建立評鑑機制來提高長照服務品質,並確保照護品質和安全。同時,也應透過各種培訓和專業認證方式,提升照護人員的專業能力,進一步提高長照服務品質和安全。 - 聯繫社區資源:
政府應該聯繫社區資源,例如社區志工、民間組織等,與政府共同協助家庭照護和社區照護,讓長者能夠在家中和社區中享有完善的照護服務。 - 促進科技應用:
政府應促進科技應用於長照服務中,例如智慧居家、遠距照護、醫療器材等,以提高照護效率和品質。 - 推動長照保險:
政府應推動長照保險,建立完善的財務保障制度,協助家庭負擔照護費用,減輕照護成本負擔。 - 關注照護人員:
政府應關注照護人員的權益和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培訓,以提高照護專業人員的士氣和專業水準。同時,建立家庭照護支持制度,為家庭照護者提供所需的各項協助和支持。 - 建立溝通平台:
政府應建立長輩和照護人員之間的溝通平台,提供協助和支持,協助解決照護中的問題和困難。加強跨部會合作,推動長照政策的整合性和協調性,以提高政策的執行效能。政府應鼓勵民間組織參與長照服務的提供,以提高服務的多元性和地方性。
- 建立完整的長照體系:
- 公共托育
- 公共托育網絡建設:
台灣的公共托育設施與需求不平衡,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山區和原住民地區,缺乏公共托育設施的問題比較嚴重。因此,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公共托育網絡,以提供更多的托育服務。 - 托育品質提升:
公共托育設施的品質是影響父母是否願意使用公共托育服務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強托育人員的培訓和專業能力,以提升托育服務的品質。 - 托育費用問題:
公共托育服務需要財政支持,但目前的托育費用仍然偏高,對低收入家庭來說是負擔。因此,需要採取措施降低托育費用,以便更多家庭能夠使用公共托育服務。 - 托育人員的薪資和福利:
托育人員的薪資和福利也是影響公共托育服務品質的因素之一。由於托育人員的薪資偏低,加上工作壓力大,導致人員流失率高,影響托育服務的穩定性。因此,需要增加托育人員的薪資和福利,提高托育人員的職業價值和社會地位。 - 托育資源的整合和管理:
目前台灣的公共托育資源分散,管理較為分散和混亂。因此,需要進行資源整合和管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以提高公共托育服務的整體品質和服務水平。 - 提供彈性的托育方案:
政府應提供更多元化和彈性的托育方案,如夜間托育、周末托育等,以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提高公共托育服務的覆蓋面和適應性。 - 加強公共托育政策的宣傳和推廣:
政府應加強公共托育政策的宣傳和推廣,提高公眾對公共托育的認識和接受度,鼓勵更多家長使用公共托育服務,進一步促進公共托育的發展。
- 公共托育網絡建設:
- 子女教育
- 教育資源均等:
政府應評估各地區教育資源分配是否均等,並加強落實教育補助政策,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 - 學童心理健康:
學校應加強學童心理健康輔導與教育,以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並提供相關支援與協助。 - 課程內容與教學品質:
學校應持續評估課程內容與教學品質,並持續改進,以提高學生學習效能與成果。 - 教育科技的應用:
政府應大力推動教育科技的應用,例如智慧教室、遠距教學等,以提高學生學習效能和便利性。 - 學校經費補助:
政府應持續提高學校經費補助,以確保學校能提供優質的教學環境和設備。 - 教師專業發展:
政府應加強教師專業發展計畫,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並且激勵優秀的教師留在教育系統中,以提高教學品質和學生學習成效。 - 多元學習模式:
政府應推動多元學習模式,例如雙語教學、實習教學、社區學習等,以提供不同學生的需求和學習風格。 - 面對未來職場的準備:
教育機構應提供學生未來職場所需的技能、知識和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並且提高技職教育的品質,提供更多的職業選擇和發展機會。 - 推動普及化的幼兒教育:
政府應該增加幼兒教育的經費支援,提高普及率,以確保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 - 給予學童全面性的學習:
學校應加強學童的品格教育、多元性學習、創造力與批判思考等能力的培養。 - 加強學校與社區的連結:
學校應該與社區合作,結合社區資源,提供學生實踐學習的機會。 - 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
政府應該監督教育資源的使用,並且確保教育資源能夠被合理利用,提高教育效益。 - 推動教育改革:
政府應該大力推動教育改革,並且鼓勵學校創新,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更多的學習機會。
- 教育資源均等:
- 終身彈性學習
- 推動職場學習:
政府應該鼓勵企業提供職場學習的機會,讓職場人員能夠結合產業界的需求持續進修,提高專業技能和競爭力。 - 加強公共教育:
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公共教育資源,且結合「開放式」的理念,讓學習形式更加多元,包括線上教育課程、學習平台和學習資源中心等,以滿足不同民眾的需求,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學習,並且能夠隨時隨地進行,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 改善學習環境:
政府應該加強學習環境的建設,提供更多的學習場所,例如公共圖書館、學習中心等,並且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 - 建立學習評估機制:
政府應該建立全面性的學習評估機制,以評估學習成果和學習需求,並且根據評估結果提供個人化的學習建議。 - 加強跨領域學習:
政府應該推動跨領域學習,讓學生能夠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培養綜合性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提供經濟支援:
政府應該提供經濟支援,讓低收入戶、弱勢族群和退休人士等人群能夠負擔得起學習成本,並且提供相應的經濟補助和獎勵。 - 加強專業培訓:
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專業培訓課程,以滿足不同行業和職業的需求,並且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能水平。 - 加強國際交流:
政府應該加強國際交流,讓學習者能夠接觸不同的文化和知識體系,拓寬視野,增加國際競爭力。 - 改革教育體制:
透過政策法規及資源的調配,打造完整且具有彈性的學習體系,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 - 開放式證照體系:
開發開放式證照體系,讓民眾可以透過學習取得證照,增加就業機會及社會競爭力。
- 推動職場學習:
- 尊嚴就業,??須要想出能代表溫飽與尊嚴的形容詞或副詞
- 打造友善職場:
推動友善職場的建立,藉由改善工作環境、提供職場健康、心理諮商等措施,讓員工能夠享受更好的工作品質。 - 推動就業多元化:
透過政策與措施,促進性別平等、族群平等、年齡平等,讓不同族群與背景的人都有機會參與職場。 - 建立職業尊嚴:
透過提升薪資、福利、職涯發展等措施,讓員工在工作中感受到被肯定、被尊重的價值,從而提升職業尊嚴感。 - 推動職場平等:
打破性別與年齡的隔閡,讓女性、長輩、身障者等都能夠擁有公平的就業機會;同時在職場中實現性別平等、種族多樣性和價值觀差異性的尊重,建立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職場文化 - 提高職場安全:
加強職場安全、防止霸凌、性騷擾等問題,提供員工更加安全與良好的工作環境。 - 推動企業社會責任:
鼓勵企業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尊重員工權益,同時推動環保、慈善公益等社會責任,藉此提升企業形象與聲譽。 - 推動工時彈性:
許多台灣企業長期實行過勞文化,導致員工長時間工作而無法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政府可以制定法規和政策,鼓勵企業實施工時彈性,提高工作效率,並讓員工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朋友相處,提升生活品質。 - 提高工資水平:
台灣近年來的薪資增長率偏低,與物價上漲不相稱,造成勞工的工作壓力。政府可以透過相關法規和政策,推動企業加薪,提高工資水平,使勞工得到合理的報酬,並改善就業環境。 - 開發專業技能:
台灣的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在全球化和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具備專業技能的勞工更容易在就業市場上佔據優勢。政府可以通過各種培訓課程、研討會和工作坊等,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幫助勞工提高技能水平,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
- 打造友善職場:
- 資訊說明
- 「尊嚴就業」計畫旨在提供身心障礙者平等的就業機會,幫助他們融入社會,並獲得自我實現和經濟獨立。
- 計畫提供職業訓練、求職技巧培訓、就業輔導、就業媒合等服務和資源,以確保身心障礙者能夠找到適合的工作,並達到成功的職業生涯。
- 「尊嚴就業」與各行各業的企業合作,鼓勵他們提供身心障礙者友善的工作環境,以及提供適當的薪酬和福利,以確保他們得到平等的對待。
- 計畫也強調身心障礙者的多樣性和個人需求,並提供適當的個別化支援,以幫助他們克服就業上的挑戰。
- 經過多年的實踐,「尊嚴就業」計畫已經幫助許多身心障礙者實現自己的就業夢想,並在工作中獲得自信和尊重。
- 身心障礙者的就業也對整個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包括促進社會共融、減少社會福利負擔、提高國家經濟競爭力等。
- 為了實現身心障礙者的就業目標,「尊嚴就業」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更友善、更包容、更平等的社會環境。
- 長遠: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
- 能源轉型:
台灣目前仍以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來源,不僅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可能造成能源短缺和能源安全問題。因此,推進能源轉型是實現長遠能源基本收入制度的重要前提。 - 政策規劃:
政府需要制定相關政策,例如碳排放稅、綠色能源補貼等,以鼓勵環保產業發展。 - 分配方式:
如何公平地將能源收益分配給全體公民是一個重要問題。應該考慮到不同人口結構、家庭收入等因素,制定出適合的分配機制。 - 財源來源:
相應的財源來源,目前的綠色能源稅費可能成為其中的一個財源,但如何進一步增加財源以保障制度的可行性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 社會認知:
政府需要加強相關宣傳和教育,使公眾對於制度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得到提高。 - 減緩能源轉型的負擔:
隨著能源轉型的進行,部分能源價格上漲、生活負擔增加,因此設置能源基本收入制度,能夠讓民眾分享能源轉型的成果,減輕能源轉型所帶來的負擔。 - 激勵綠色產業發展:
設置能源基本收入制度,有助於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 - 促進社會公平:
能源基本收入制度的設置,能夠促進社會公平,避免能源轉型對低收入戶的衝擊,並鼓勵民眾節約能源,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 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能源基本收入制度的設置,將增加民眾的消費能力,進而帶動經濟的增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 強化國家能源安全:
能源基本收入制度的設置,能夠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進而強化國家的能源安全。
- 能源轉型:
- 加課資本利得稅,租稅負擔率恢復到 18%
聯盟搭建腹案
一、擬邀發起團體
- 振鐸
- 青年團體,
- 第一波預計找:
-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主要觸及22歲以下),多次社運經驗、政策監督,在青年世代知名度高且號召力強
- 王志文(王肝臟)
- Alpha Team
- 數位外交協會
- 楊逸帆
- 第二波再找:
- 當代原住民族青年政策藍圖論壇: ,原住民的青年社運團體,專門邀請青年討論原民政策
- 城市浪人:
- 雜學校:
- 臺灣實驗教育勞動合作社:
- 聚起來:
- 台灣地域振興聯盟:
- 誠致教育基金會
- 孩子的書屋
- 台南新芽:
- 台灣民主實驗室:
- 開放文化基金會
- 第一波預計找:
- 台家盟
- 全家盟
- 社大全促會
-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 王兆慶(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 李宏文(兒童福利聯盟聯盟文教基金會政策中心主任)
- 以改良課程教學為宗旨的教師團體
- (歐巴桑聯盟,評估中)
二、公共化五原則
- 平等取得原則
- 公益規準原則
- 國庫分擔原則
- 權責相符原則
- 公開透明原則
將再增加公共化的描述,如舉例
三、教育再公共化聯盟簡則草案
- 本聯盟名稱為「教育再公共化聯盟」,不申請登記立案,旨在推動 2024.01 總統與國會大選各候選人之教育政策,能儘量趨向「教育公共化」,台灣社會能走向多元社會。
- 本聯盟對教育之共識如下:
- (1)台灣社會應走向多元社會,避免形成金字塔型社會。
- (2)台灣教育應走向公共化,減少社經金字塔、學校金字塔、學生金字塔、國土金字塔的程度。
- (3)學生應自小參與治理自己的學習,以培養自主學習之習慣。年齡越大,治理範圍應增大,治理程度應加深。
- (4)各級教育機構應「開門辦教育」,將台灣當成為一所沒有屋頂的大學校。
- (5)學生應自小習慣群學:熟悉相互討論、糾錯求真、分工協作、信任相挺、立約承責等共振,自然養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相處模式。
- 本聯盟成員分「治理團體」,「響應團體」,「領域達人」,要件如下::
- (1)治理團體年繳5000元,為發起團體或為發起團體同意之後續團體。團體無須為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治理團體共同分擔募款責任與行政工作。治理團體之間書寫平等,投票權數平等。
- (2)響應團體為認同聯盟理念與政策主張之團體,無須為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有提供通路、連署、提供資訊之權利與義務。
- (3)領域達人由響應團體或治理團體推荐,依治理團體通過之章則邀請。有提供通路、連署、提供資訊、撰文之權利與義務。
- (4)聯盟大會由聯盟成員參加,投票規則由治理團體制定。
- (5)未被本聯盟議決除名者。
- (6)未聲請退出本聯盟者。
- 共同發起本聯盟者,為治理團體成員。日後加入之治理團體,須經治理團體會議議決通過。
- 本聯盟以治理團體半數以上(含半數)與會,為治理團體會議有效開會額數。一般事宜議決,以相對多數通過;修改「簡則」或「處分財產」之議決,以治理團體會議與會者半數以上(含半數)同意為通過。
- 本聯盟推舉召集人兩名,為無給職。
- 本聯盟得設各政策議題小組,與各政策次議題小組。
- 本聯盟得設執行秘書處,處理各項推動工作。
QA
- 聯盟對家長參與教育事務的預期和發展
- 希望目前五大議題能有更具內聚力的論述,以利於說服台家盟理監事會或未來訴諸於社會大眾
- 台家盟較為關注的範疇在國教,高教,以及家長學習成長,與「教育再公共化聯盟」五大議題關聯較緊密的是:自主學習再公共化
- 台家盟應會於 2023.02 召開理監事會議,希望能請丁老師列席說明
- 幾張圖說明聯盟五大議題,不要用太多人力
- 什麼是公共化,什麼是教育再公共化聯盟
- 什麼是租稅
工作
一、籌備小組
謝國清、丁志仁、任懷鳴、林怡廷、陳東玉、游士賢、許武龍(哈爸)、周樂生、陳明恩(台家盟)
二、工作清單
- 募款:專案費用,專帳專戶。已有中國信託、台銀、新光銀行的帳戶可用。
- 趁機去研究國內各教育基金會
- 柑園文教基金會
- 公益平台基金會
- 誠致教育基金會
- 小額募款,跟內政部申請募款字號
- 募資平台,張書懷(仁彰兒子)可能有經驗
- 趁機去研究國內各教育基金會
- 建置平台:
- 聯盟內部協作
- 建立候選人聯絡網絡 / 累積候選人人脈網絡
- 論述資源的容器,五大議題,預計產出 100 篇文章
- 連結民眾
- 討論政綱,寫政綱
- 「青年政綱」議題中的「全民國防」子議題已開動。
- 自己人不請出席費,請學者來需要給人家出席費。
- 評價候選人政見
- 評價規則由治理團體共議。大體上是依聯盟的五大主要政綱來進行評價。
- 對總統候選人與立委候選人的評價分為「公眾」評價與「委員」評價,兩者規則不同。
- 評價以正面表述為主,兼顧有效影響政策與各方維持關係。
- 被評價為「友善總統候選人」與「友善立委候選人」,將可和聯盟一同在各地辦「客廳會」
- 如果參與聯盟公眾評價的人數能過一千人,候選人會相信:聯盟的評價可以做為他與其他競爭者的民意有效指標。
- 辦理座談或論壇
- 辦理客廳會:與候選人一起舉辦
- 開記者會
- 辦培力營隊
- 管理志工與工讀生
- 節點志工
- 以適當立法因應新生兒縮減潮:東玉、典義
- 學前教育公共化:東玉、明恩、怡廷
- 自主學習公共化:東玉、怡廷、明恩、典義
- 終身學習公共化:明恩、典義
- 青年政綱:怡廷、典義
- 志工群召募:
- 振鐸成員
- 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一到五梯成員
- 節點志工
- 取得作業場所
- 台北:加盟團體較多
- 台中:東玉。
- 高雄:懷鳴。
三、工作節奏
- 一月
- 丁丁提議:開始建平台,徵 logo 草案
- 二月
- 敲發起團體
- 起草各線議題計畫
- 開銀行專戶
- 擬募款名單,設計募款文宣
- 「2023.02.21」 青平台(台灣社會共同體政綱)聚餐,公告周知,邀座談學者(發邀請函)
- 三月
- 開成立記者會
- 聯絡現有立委
- 四月
- 第一次通路發動,開始找響應團體
- 接觸各政黨
- 五月
- 結合均優論壇完成政綱,五月之前都是草案
- 均優論壇完後,在台北邀請響應團體聚會與討論
- 六月
- 聯絡有意參與政黨黨內立委初選者
- 下半年
- 出政綱建議
- 聯絡立委候選人
- 公布評價規則(公眾+委員會),如參與民眾超過1000人,已具民調規模
- 組評價委員會
- 評價(友善立委這時會出現)
- 立委候選人
- 總統候選人
- 開客廳會
- 2023全年都在辦座談,每個月都會有
附錄
附錄一、兩個背景:教育經費與人口縮減潮
(一)教育經費
現況:右圖是 2006~2023 年台灣「教育經費」,教育經費數量及增長斜率約為政府歲入的 ⅕ 。約每六年增加一千億。由於這個背景,所以教育部得以推動下列新的工作,而不會排擠既有經費:
- 12年國教
- 降低每班學生人數
- 增加每班教師員額
- 節節升高的退撫支出(已踩剎車)
- 充裕水電
- 網路與資訊建設(這一輪尚閒置)
- 學前教育
- 為國中小學生教室裝冷氣
(二)新生兒縮減潮對各階段教育的影響:
- 幅度是由 20 萬掉到 15 萬,掉¼,剩 75%。
- 對高中以下的影響:
- 新生兒縮減潮(以下簡稱縮減潮),目前開始進入小學,六年內會有大量的小學連一個學生都不剩。
- 縮減潮 6 年後會進入國中,國中規模雖比國小大,仍慘。
- 縮減潮 9 年後會進入高中,使公立高中的就學機會率到達 79% 。
- 對高中畢業生進入公立大學就學機會率的影響:
- 從 2033 年開始有顯著影響:40%。
- 然後每年快速跳高:43%,47%,48.6%…
- 到 2039 年挺進到 56% ,甚至到 59%,要看這一兩年的出生率。
- 私立大學會反彈,公立大學若不縮減,一定面臨轉型。
- 移民與招外生的政策也會改變。
(三)對策建議:
- 建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以基金別預算因應:
- 學前教育公共化
- 國中小生源縮減
- 高中再社區化
- 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修改教育基本需求計算基準
- 了解全部國小的學生數量與人口移動方向
- 預為監控全部國中的學生數量與人口移動方向
- 最大程度保留各種教育用地,以為後續運用
- 實施高中再社區化,與區內國中、國小編織成網絡
- 高國中小,就網絡、減科層。
- 發展「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附件二、【教育再公共化聯盟】青年政綱邀請信0.1版
各位關心青年的各界夥伴們好
我們是教育再公共化聯盟,因應將近的2024年1月總統與國會大選,教育再公共化聯盟期盼能召集各界有志一同的夥伴共同研擬並推行「選教育當總統」政綱,而教育與青年息息相關,因此青年之於政綱不僅是主角,更是倡議的主力,聯盟盼能集結有力青年草擬青年政綱。
「青年是台灣的未來」,這是一句充滿希望且耳熟能詳的話。
面對當前兩岸戰爭焦慮,社會期盼青年成為第一線抗戰者;台灣社會進入缺工時代,社會期盼青年可以補足各行各業之缺口;看著眼前少子化的危機,社會期盼青年能盡可能生育⋯。青年背負著高度的社會期待,然而在現實社會中,青年帶著夢想從學校踏入社會的過程卻是困難重重,學校教育無法因應快速變化的世界,青年焦慮且手無寸鐵;就業薪資福利不佳,還得面對年年升高的房價、物價,難以累積資產,更不敢談成家立業、養兒育女,甚至是至親的長照需求。而 2022 年台灣社會更用公投投票結果,狠狠地告訴 18 歲青年,「我們不相信青年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決定」,期盼青年盡到服兵役、繳稅等「責任」,卻不願給青年投票決定自己未來的「權益」,在資源缺乏、社會經濟政治壓迫下,青年無法為自己築夢,更遑論共築台灣的未來。
盼望青年撐起台灣前,青年的聲音應該被聽見,青年的需求應該被照顧,整個社會應該邀請青年共同織出青年支持網絡。國家應該是屬於每一個人的,而國家治理更應該關注承先啟後的青年,因此國家政綱,青年聲音與力量缺一不可。
教育再公共化聯盟不僅是因應將近的總統大選,盼提供候選人政見建議,更是基於人口縮減潮將促使教育經費提升,教育部將有更多經費可推動新政策。而教育與青年息息相關,不論是身為當事人,又或者身為受教者的家長。然而教育經費提升雖為良好契機,仍有需要台灣社會擁有共同體意識,「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共同體社會配搭教育經費將能擴大社會影響力,照顧到每一位青年,每一位國民。我們期盼不再讓政府懷抱「發錢養民心」之思維,為此「公共化思維」在本次政綱極為重要。以法國家庭政策為例,雖同樣提供現金補貼,但補貼面向全面且長期,且托育管道多元,而收費會依據家庭的經濟能力而非市場統一價格。
為此,聯盟公共化以五項原則為主,分別為平等取得原則、公益規準原則、國庫分擔原則、權責相符原則、公開透明原則,並進一步發展以下目標:
- 修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 青年政綱擬定與倡議
- 學前教育公共化
- 自主學習公共化
- 終身學習公共化
綜合以上,為避免青年政綱被忽略,或無法符合青年實際需求,教育再公共化聯盟希望能夠邀集青年當事人,與支持青年之單位,透過青年自發性提出需求與解方,草擬青年政綱。期盼藉由政綱草擬的過程,促進青年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大化青年力量,甚至與其他單位進行跨域跨齡的對話,以減少世代隔閡,進而擴大社會動員力量。
青年政綱將整合於選教育當總統政綱,政綱之用意在引起總統/立委候選人重視,進而促使其納入政見。教育再公共化聯盟反對事先偏袒特定政黨、候選人,而是讓教育優先於政黨偏好,並於選前發布「教育友善候選人」名單。為擴大參考價值與受重視之程度,聯盟將作為連結者角色,邀約各界人士針對有興趣之部分共同研擬各面向政綱,除了召開記者會共同發表,也會與認同政綱的候選人進行座談會,並以客廳會方式與選民對話,喚起選民對於自身需求的重視。當然也要借助各單位之影響力與方式自行推動,擴大政綱的影響力。
教育再公共化聯盟由振鐸學會常務理事丁志仁發起,現已有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等多位教育先進參與。
敬邀致力於青年權益的您
一同加入教育再公共化聯盟
共創一個多元共好的台灣社會
聯絡人:振鐸學會秘書 游士賢
聯絡方式:yu7529@gmail.com
教育再公共化聯盟 敬上
附件三、第一波預計要約的青年團體
-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主要觸及22歲以下):
- 推動青年世代參與民主政治、公共政策制定為目標,共同建構成熟、理性之公民社會,改革臺灣民主環境。
- 一、倡議青年世代參與民主政治,共同改善臺灣之政治環境。
- 二、辦理活動促進青年對於民主之認識,培養公民社會知能。
- 三、進行青年政策之研擬、改善建議,打造世代正義的臺灣。
- 四、提供青年公共議題交流、討論平臺,落實代議政治監督。
- 王肝臟/王志文
- Alpha Team:
- Alpha Team 的核心精神是「相信人的價值,所以在意如何打造讓人能真的發揮價值的學習、合作環境」、「相信在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裡,可以選擇先做再說,且行動是有方法的」。邀請18-35歲的青年為自己在意的議題採取行動,並善用青年培力為設計思考,鼓勵青年勇敢起而行。
- 「青年迴響計畫」鼓勵青年從生活中觀察到的社會問題開始,並嘗試先採取行動,而後從行動中反思,再重新建立新的行動方案,期許在行動與反思的迴圈中,增進青年對問題的理解及探索議題的深度,以此建立獨特的價值主張,並且透過行動夥伴及教練的陪伴,逐步建立可落地執行的行動方案,日後並持續優化這些行動方案,串接後續創業資源,為未來創新創業建立商業模式。
- 數位外交協會:
- 「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價值,網路就是最快的方法」台灣數位外交協會致力於推動參與式的公眾外交思維。秉持「參與,比給予更重要」的精神,以實質參與、社群在地化的方式,執行提升台灣國際社群行動的多國專案。透過數位內容與實體活動,鼓勵更多青年投入公眾外交創新、開發台灣社群人才國際溝通能量,期許為台灣外交途徑打開新的可能。
- 楊逸帆
附件四、陸續擴充遊說人脈
- 立法院舊識,可即刻著手
- 陳婉慧 / 民眾黨 / 丁丁、樂生
- 陳椒華 / 時代力量 / 懷鳴
- 萬美玲 / 國民黨 / 懷鳴
- 吳思瑤 / 民進黨 / 國清
- 伍麗華 / 民進黨 / 丁丁
- 吳玉琴 / 民進黨 / 丁丁
- 林岱華 / 民進黨 / 丁丁
- 林弈華(台北市副市長) / 國民黨 / 丁丁
- 林淑芬 / 民進黨 / 丁丁
- 洪申翰 / 民進黨 / 丁丁
- 林昶佐 / 無黨籍
- 雖無交情,可第二輪接觸
- 民眾黨:吳欣盈、賴香伶、張其祿、邱臣遠
- 時代力量:王婉諭、邱顯智
- 國民黨:
- 民進黨:
- 政黨智庫:
- 民進黨:新境界,執行長由民進黨秘書長許立明兼任,副執行長為陳錦稷、廖錦桂、吳怡農、施克和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柯志恩(前台視《世界真奇妙》主持人,前國民黨不分區,參選高雄市長),副執行長:萬美玲(桃園市立委)
- 時代力量:邱顯智
- 民眾黨:張其祿(民眾黨不分區立委)
- 郭台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