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支援人力0.1C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3年6月19日 (一) 16:37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一、台灣公校教育當前面臨的三大危機

  1. 生成式 AI 帶來的價值沈沒
    1. 大幅降低普通人使用 AI 門檻,因為 AI 能解讀人類的自然語言,所以許多訓練變得過時,尤其像雙語國家政策中的許多經費投資,其實用意義一夜就打水漂了。
    2. 大幅縮短從提問到初步解答的時間,單一自然人如果不使用生成式 AI ,在效率上根本無法和使用生成式 AI 的人匹敵。
    3. 但衍生更多「糾錯」和「決策」的需求,所以最佳組合不是單一自然人搭配生成式 AI ,而是「自主學習群學」搭配生成式 AI 。這方面體制學校毫無知識與技能儲備。
  2. 新生兒縮減潮:
    • 須要以地區中的高中或大型國中為中心,將地區內的高中小編成「盟校網絡」:
      1. 地區中的小校因生源縮減無以為繼時,轉型為學習基地 / 社區中心 / 防災救護中心。
      2. 緩步增加學生的交通支出,學生更常到各類學習基地學習。
      3. 「中央教育發展基金」支持地方「盟校網絡」
      4. 最大程度保留教育用地,以支撐之後「土地驅動」的教育轉型
      廢校除侵害原學區學生就學權利外,同時也造成(青年)人口會流失更嚴重的問題。
    • 我國國中小學生單位成本,目前已超過 20萬/每生每年。而疫情前體制後自主學習典範的學生單位成本落在 18萬/每生每年,疫情後若物價成長一成,也只會落在 20萬/每生每年。
  3. 體制外教育對「自辦義務教育」的正當性爭奪。此次國民教育法修法,立法委員和體制外實驗教育家長已提出:國民教育階段實驗教育學生學費補助的修法提案(最後未通過),將他們子女由公校移至體制外教育,同步要求將學生單位成本的 20%~50% ,撥付給他們家庭,因為他們是「自辦義務教育」,而依憲法「義務教育免學費」,他們要求 20%~50% 的教育成本並沒有多要。

二、傳統公校教育的模式與須解決的問題

  1. 格式化學生之後的學習動機失落,如:垃圾時間說
  2. 電扶梯式,卡住學生
  3. 特殊學習學生

三、自主學習支援人力 0.1C

性質說明:

  1. 是一筆合條件就可支配的額外經費,不是真正的教師員額。
  2. 關鍵是要有老師性想這樣子做,而且自己是好的學習者。
  3. 因為是教育經費基本需求,所以不用進行專案核銷(核結)(有通則,確保公款沒有私用),只須要報學校會計核結,學校向縣會計核結,縣即可向中央政府核結,即可辦理決算。政府的對會計核結,現在已有很週密的規定,不必再訂第二層規定。

使用場景列舉:

  1. 老師協助同學組課(老師提供大量的陪伴、OST)。
  2. 依同學興趣與性向組織社團。
  3. 提供選修課。
  4. 結合社會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運營服務,公辦民營,異業結盟,國庫出錢而非家長出錢。
  5. 開門辦教育,將鐘點費用於教學支援人員,如家長、各行業達人,來分享職涯或生涯的人生經歷。
  6. 陪伴學生策畫行動學習:學生策畫、群學、移地。
  7. 學生參與策畫參訪。
  8. 主題備課(老師陪伴同學預演,並提供指導)。
  9. 運用以上原則,用於補救教學,可運用校外人力。
  10. 規畫跨校的學習市集。

四、補助操作

  1. 有縣市以部分的學校網絡試辦,錢就不用扣回去。
  2. 指導費用按目前的核支作業要點處理:校內講師鐘點費比照備課分享最高上限八百。
  3. 條件○:學校願意讓部分班級(老師願意)二到三節以上連排,可以用於:學校正課時段、週六日、課後留校時段、寒暑假,均可核結。
  4. 條件一:學生參與自己的學習治理,如:組課…,請參考上一段的使用場景列舉。
  5. 條件二:讓同學群學,最低標準為:有發表的分組討論,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