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聚會20221225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2年12月25日 (日) 08:15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請對照合伙人聚會與振鐸會員大會的簡化程度

時間、地點、出席人員

時間:2022年12月25日(日), 11:00~13:00

地點:台中市烏日區站區二路8號2F(台中高鐵食堂,小型會議室)

出席人員:陳東玉、林怡廷、任懷鳴、丁志仁

討論:

一、數位公民教育推動藍圖:

(一)概述

  1. 現況:
    • 資訊教育多為競賽而培養技術,學生不知道如何實際應用
    • 學生缺乏如何運用更多元的數位工具解決社會問題的想像
    • 數位原生世代思維與使用能力與教師/家長落差大

數位公民素養(持續修改中)

  1. 數位溝通與行動
    • 數位社群互動與治理
    • 數位社群協作與行動
    • 開源概念與應用
  2. 資訊安全與法律
    • 隱私及安全設定
    • 數位相關法條
  3. 資訊查找與辨識
    • 資料查找與應用
    • 媒體識讀
  4. 身心健康
    • 數位霸凌
    • 數位身分與自我認同
  5. 數位工具使用與開發

行動方針

  1. g0v 零時小學校數位公民計畫簡述
    ppt: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NphIB8Cxtfn4pF8qdGifEyI6BC5nLL-b4RWsjPDf3F4/edit#slide=id.g15bd2ec0ae3_0_0
  2. 預計討論:
    • 對於數位公民素養的想像
    • 師培方向與做法

一–1、青年彈性學習網絡/終身學習節點/前瞻近未來/近未來數位公民:

  1. 會請政大派人
  2. 包含「打假」和「求真」
  3. 並重「近用」與「識讀」

三大法寶–1:自小培養「群學」經驗的

群學的五大共振:

共振一,討論模式:人在「獨自創作」時與「群內成員間相互響應」時,兩者大腦的工作模式完全不同。後者會讓大腦井噴出更多的想法。
這種相互響應,語言文字有之,但有更多非語言文字的相互響應。這些「非語言文字的相互響應」有些科學已經弄明白了,有些科學還沒有弄明白。所以實體互動比線上互動的相互響應好非常多。
共振二,相互糾錯:群的經驗總和,遠大於單一成員的經驗。在善意與相挺的情境下,源自單一成員相對有限經驗的盲點與錯誤可以被「群」糾正。
  1. 這需要更多時間以供成員間相互核對。越倉促這個功能就不明顯。
  2. 這也需要成員間「看破又願意點破」,沒有破冰的群這個功能也不明顯。
  3. 由同群成員共建的「資源池」就非常重要,它可以橫向累積(跨成員),也會縱向累積(跨時間)
  4. 從「可信」的「資源池」提取經驗與知識,相較於直接從網際網路中提取,過濾掉了大量的惡意與刻意操弄
  5. 群的經驗有效整合,越能對抗網路上知識的高速折舊。維基百科對抗知識折舊的能力,就遠大於我們每個人。
    而這方面英文維基百科又遠超中文維基百科(為什麼會這樣?)科學條目又遠超非科學條目(為什麼會這樣?)
共振三,平行運作:就是「基於比較利益的協作」,「老天給人兩份本事也不會給人兩份時間」。「『分工協作』讓每個人行動都更容易2」
共振四,「『安全』和『信任』」。「安全」靠感情,但被騙過之後,很難再恢復信任,是屬於多輪博奕,這部分是「理性」 。「『相挺』讓每個人行動都更容易1」。
共振五,立約承責。使權責相符,避免外部性放大導致「公共財的悲歌」(對於公有資源都只想無節制的消耗,卻不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或遵守約定)、「搭便車」的情況發生。

五種常見的群內共振,有一個口訣:討論,糾錯,相挺,協作,立約承責。討論,糾錯算一組;相挺,協作算一組

;立約承責自己算一組,三組構成一個三角形。

以上這五種共振越活化,成員之間的「乘法協作」就越明顯,而「群我」就會越真實具體,越遠離用「故事」虛構出來的「共同想像」。大家也會覺得這個「群我」主體有意義和價值,須要被尊重,而不只是把某個共同想像當成達成目的工具。如果群我只是工具,那麼為了更好的達成目的,是可以被貶抑和踐踏的。
群學生態系之下,會有兩項常見的發展:
  1.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常成為群內個體我優勢的多輪博弈策略,無須說教。
  2. 「群的成敗由大家共同承擔」,因為不是正能量會共振放大,負能量一樣會共振放大,不自救「群」會瓦解,不會有人來救你們。

群學對數位公民素養的成全如下:

  1. 抵抗知識與技能的快速折舊,這一點「個體我」望塵莫及。
  2. 幫助群中的個體我成為「創用者」。相挺、協作能幫上忙。
  3. 強化個體我的思辨能力。討論、糾錯能幫上忙。
  4. 培養「慎獨」的能力,如克服「懶」。這須要個體我推開群我一下子,然後再回到群我。
  5. 幫個體我辨別出自己的弱點。這須要以「『安全』和『信任』」為基礎的相挺。弱點比較少,比較不會為惡意操弄者所攻破

三大法寶–2:公共的治理網絡

  1. 不可以是某個部會的某個司的某個科,也不可以是某個商業聯盟的委員會,還不可以是立法院的某個聯盟或某個中心。教育部,NCC 公民培育科,數位發展部,都不好。
  2. 須符公共性五原則。

三大法寶–3:NGO hub

  • 最好是官、商之外第三方的基金會或公協會,如法扶。
  • 提供:
    1. 常民政治:由百始發動社運與立法遊說,聯絡各方,形成治理網絡。
    2. 平台服務:
      • 丟一段圖照、影片上去, AI 自動判斷是否經過人為的變造。這是得不斷投錢的軍備競賽。
      • 發展數位世界與真實世界不同的真假判準。
    3. 滲透教育現場。
    4. 累積。
    5. 社群驅動。
    6. 發證照或準永久性學習歷程管理(使用 web3.0 技術,相依於社群驅動)。

二、討論「教育再公共化聯盟」:

(一)概述

因應 2024.01 總統與國會大選,推「選教育當總統」政綱,致力

  1. 修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2. 教育外溢「福留台灣子孫」
  3. 學前教育公共化
  4. 自主學習公共化
  5. 終身學習公共化

(二)主要成員

  1. 振鐸
  2. 全家盟:┐自主學習公共化
  3. 台家盟:┘家長參與教育事務法…
  4. 某些社大
  5. 青年團體


  1. 學前教育團體
  2. 進步教師團體
  3. (歐巴桑聯盟)

(三)學前教育公共化

  1. 跨縣市基礎工作圈:手冊、平台、客廳會示範影片
  2. 各縣市接應小組

(四)青年政策地位上升

(五)「福留台灣子孫」政綱 2.0

  1. 運用青平台的「台灣社會共同體政綱」完善化「福留台灣子孫」政綱
  2. 這就要安排時間說明「台灣社會共同體政綱」的重要內容,並且安排適當的人進行兩階段討論
  3. 第一階段,討論出綱領與重點,不要太民進黨,不要太資本主義
  4. 第二階段,針對重點舉辦一場一場的出席費
  5. 找到出席費
  6. 僱到協調層與執行層的人力,最好是新人

陳東玉、林怡廷、丁志仁、任懷鳴均表示要參與

(六)重建立法院遊說人脈

  1. 綠營好找,藍營要怎麼切入?
  2. 民眾黨:吳欣盈、賴香伶、張其祿、高虹安、邱臣遠
  3. 時代力量:王婉諭、邱顯智、陳椒華
  4. 無黨:林昶佐、黃國書、趙正宇、蘇震清、高金素梅

(七)教育財政人才長期培力

教育經費人才培力結合教育基本需求設算新框架

  1. 友軍:謝國清、?
  2. 通路?怎麼觸及有興趣的人?均優新通路?
  3. 小均優:
    • 丁志仁
    • 吳財順(教育部、一般教育補助)
    • 文超順(地方政府)
    • 曲智鑛/陳嫺霓《實驗教育特殊學習需求學生補助要點草案》
  4. 如何培養長期組課的實力
  5. 繼承我和家參方面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