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說明文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致 對教育有不同想像,覺得事情總得不一樣的教師們:

身為教師,我們在教育現場看到很多孩子在等待生命過去。他們不是沒有創意或想法,只是沒有辦法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身為老師,我們不是不想創造可以讓孩子施展的空間,只是我們也沒辦法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課綱,限制了教學時程的彈性、限制了教學的自由度,強迫孩子的生命發展與學習進度必須緊跟著課綱設計的節奏。


即使新課綱在許多方面都有鬆綁,但評量方式與課表結構若未改變,有望開花結果的創意與想法還是會迫於「進度」而只得作罷。要想落實適性教育的精神,讓孩子可以真正在適合自己學習進度與生命發展的節奏上受教育,我們會需要有個沒有課綱限制的教育環境。


然而,不受課綱拘束的實驗學校並不多見。有志於此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會陷於離開現在的生活環境、或迎來重大的生活型態轉變,才得以真正投入實驗教育的困境。然而這樣的阻礙,將有可能變得不再如此困窘。


現在,我們正在嘗試推動修法,將教育多元的可能性,用另一種方式呈現在公辦教育體制中。讓公立中小學可以依新法,在原校(或跨校)進行「部分班級辦理實驗學校」。幫助公立學校中有意願的教育工作者,使他們不需要說服全校都必須轉型(依舊法)、而可以有更靈活的法規空間實施實驗教育。讓每一所公立學校,都有機會打造讓每一個孩子、家長因著多元的教育可能而踏實成長的環境;讓每一所公立學校,都有機會讓教育工作者來打造這樣的環境。


身為教師,我們在教育現場,看到很多孩子在等待生命過去。 他們不是沒有創意或想法,只是沒有辦法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 以上用「教師」替換「孩子」其實也是一樣的。


這個世界變化的如此之快,而公立學校負重太多,要加速跟上改變頗有難度。 然而社會期盼教師專業,教育現場的老師,徒有熱情,受限於課綱,時間與空間不到位,還要負擔各種非關教學的事務,無論有形無形,都難以施展手腳。

即使新課綱在許多方便都有鬆綁,但學校本身評量方式與課表結構若未改變,最後創意與想法還是會迫於”主科”進度而壓縮。 舉例而言,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教學上,老師不只是帶著孩子進行被動的「校外教學」,有學校為解決學校落葉過多的問題,開始自製落葉堆肥,同時引進具有生菌、木工專長的家長來提高效率,這樣因為有了動機,就能主動去做應做想做之事,有效與他人或環境互動,嘗試改變社會等等,此時若有更彈性的空間可以先備學習,創意設計,同樣的主題也能發展不同的教案。 如此,也才能真正落實適性教育的精神。


現在,我們正在嘗試推動修法,將教育多元的可能性,用另一種方式呈現在公辦教育體制中。讓公立中小學可以依新法,在原校(或跨校)進行「部分班級辦理實驗學校」。幫助公立學校中有意願的教育工作者,不需要說服全校都必須轉型(依舊法)、而可以有更靈活的法規空間實施實驗教育。讓每一所公立學校,都有機會打造讓每一個孩子、家長因著多元的教育可能而踏實成長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