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人類社會的地球環境與資源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活動

  1. 下午14:00:拜訪經濟部能源局@臺北市復興北路2號13樓 簡報室
    (活動報名網址:http://t.cn/Reg9mul)
  2. 晚間19:00:討論會@新莊社大(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135號 新莊高中)

議題

  1. 人類社會如何影響地球環境與資源? (家安)
    • (地球浩劫一消失的亞馬遜)
    • (開發在全球最大藻礁群上-桃園藻礁)
    將地球視為一個生態系
    為了得到資源或其他因素等而影響到環境
    增加北極圈生態的討論
  2. 地球環境與資源如何影響人類社會。 (冠筠)
    • (我們可能會被環境終結,但環境並不會因我們而終結。)
    • (海洋與塑膠微粒)
    已經被人類影響過的地球資源,如何反過頭影響人類社會
    海洋與塑膠
    人類如何被海洋的相關因素影響 (被影響)
    a.洋流、海嘯等等
  3. 人類社會之於地球環境的各種可能性。 (雨青)
    • (從人出發討論「永續生活的可能性」及「各種生活方式」-> 永續生活間接影響著使用的環境資源)
    人類與海洋的關係 (主動改變,如何影響)
    案例分享
    因應方式
  4. 治理台灣之道
  5. 關於這個課程
    只是讀材料之後的討論課?還是「社群、行動、討論」三合一的活動組合?彼此之間如何搭配?
    關於個人網站(liteSite)的學習與使用約定(做中學)
    (1)雲端的
    (2)協作的
    (3)多元資料的整合與收納:文字、圖照、影片、資料表、GIS、活動說明與報名、社群
    (4)功能與外觀分離

流程

請配合「關於這個課程」段落,調整流程與時間
【流 程】
19:00-19:20 開場,自我介紹 (關鍵字1個)
19:20-19:50 人類社會如何影響地球環境與資源
19:50-20:20 地球環境與資源如何影響人類社會
20:20-20:30 休息
20:30-21:00 人類社會之於地球環境的各種可能性/治理之道
21:00-21:30 討論與總結

伙伴的看法

除了主要負責這個主題的雨青、家安跟冠筠, 為了有利於這個討論會的進行, 想邀請夥伴三言兩語到落落長分享一下對這個主題的看法:


參加這個會,關於這個主題,我們想說的話

佑維:

地球資源越來越少,人口卻越來越多,光是糧食供給率想到就很可怕,我在想,是不是要回家種山,增加鄉村人口跟有機耕作的發展,會對環境比較有幫助。 有沒有一種自給自足好好生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實踐,而非只是被經濟匱乏的恐懼追著跑?尤其是我九月第一個女兒小麻糬就要跟大家say hello了,面對都市化人的彼此擠壓、環境資源惡化、經濟憂慮等議題,真是憂大於喜阿。作為一個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有可以在這個議題上怎麼發會影響力呢?

昱傑: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在人口銳減區,人類居住與產業活動區域需要重分配:達到限縮、專業化的區域發展(包含農業與工業,過去機械農耕的粗耕也將會越來越能適應精耕模式,技術的提升克服了高成本問題)。從擴大生態復區去經營人能夠移動式的生活型態,也就是你的職業隨著自動化生產,你更可以促成移動辦公室,你的居住地更可以向生產與自然復育區的邊界發展,但是傾向更密集化,朝向城中城的方式更立體的方式侷限住、商用地。由政府支持自然復甦區的單點空間,讓人可以游離在曠野中,但只能租用卻不能私有化。這挑戰人類社會的組成形式,但我也想信資訊社會會愈加讓人有可能促成共同體概念,也就是過去民族的、小地方文化的會愈趨於共同想像和一體化。從教育面,我覺得因應這樣的社會型態,他需要先知道台灣具體擁有的資源總量(以及即時消長)、目前因應的危機與調配機制、國家因應資源匱乏或能源危機上具體採用什麼方式來因應或提升效能。也就是直觀地由資源量來直接制定社會的行為模式,建立面對危機的共同感。 目前感受到的是資訊不對等,我其實不太清楚目前擁有的資源是什麼,糧食自給率低下我有接收到,但是自由貿易分散了這種危機感,隱約覺得國家都在火燒屁股時做事,但如果要我們知道怎麼面對危機,清楚的讓我們知道如何找資訊、整理資訊、反映危機,甚至擴大危機感的方法,我們是一無所知。我覺得國家教育可以誠實一點談國策再延宕問題,但至少誠懇的把方法和資訊透過教育讓人普遍的人有意識知道怎麼做,應該是可行的吧?(目前想到這,再說明...)

梅子:

人因遠離自然而無法覺知地球環境的變化與自身的關係,科技帶給人方便的生活,亦容易取代人感知環境的變化,節氣,節慶,食物產地與生產者已成為書本上遺留的知識,商品。

社大可作為在地復原與創新的基地,環境教育,傳統生活智慧,故事同理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