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文明新典範: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海星培力簡介
(三)社群成員學習歷程建置、保管、運用
第 87 行: 第 87 行:
 
#垂直發展:小海星、成熟海星(一級教育自造者)、精熟海星(二級教育自造者)、裁判海星(三級教育自造者)
 
#垂直發展:小海星、成熟海星(一級教育自造者)、精熟海星(二級教育自造者)、裁判海星(三級教育自造者)
 
#水平發展:學分標籤,初期標籤數小於組課總數。
 
#水平發展:學分標籤,初期標籤數小於組課總數。
 +
 +
<p class=c18>附錄一:歷史路口向左轉:台灣十大願景–展望孩子們長大後的時代</p>
 +
::-----宜居國土-----
 +
#人口穩定在 1500 萬, 300 萬戶。分布在約 1000 個低碳排的生態村中。能源、淡水、糧食都不算緊張。
 +
#人口大多居住在 1000 公尺以下的國土內, 1000 公尺以上的國土,基本不開發。以此為基礎治河,再以尊重河川水道為基礎,決定聚居地,所以沒有太嚴重的水患問題。<br/>-----轉換能源基礎-----
 +
#能源以地熱、黑潮、河川水力、生質能為基載電力,太陽能、風能支援中載、尖載電力。
 +
#*建立智慧電網,人人發電給人人用。
 +
#*實施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各家戶都有充裕的能源支援自造活動。也就是政府提供的基本收入是能源而非成品,人民仍須「勞動」來換取生活所需。
 +
#*電費、水費合理化。但因為實施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所以合理電價並不會使窮人生活難過,但卻會抑制水電的浪費行為。
 +
#*建築均為環保綠建築,表面積不是用來發電就是用來水耕。
 +
#*能源總用量減少,能源效率增加,尖峰用電縮小。<br/>-----多元經濟-----
 +
#經濟活動分為三塊:自造經濟、共享經濟、市場經濟。台灣成為華人社會中第一個「產消合一社會」與「多元社會」。
 +
#人民有自行發行代幣的權利,與政府發行的法幣並行,以此制約政府和資本家透過金融活動對其他人進行掠奪。致富得靠「實業」,不是靠金融手段。這樣算是「素樸」的資本主義,也符合中間偏左的經濟發展路線。<br/>-----糧食自給自足-----
 +
#亞洲的食品勝地,台灣出產就等於是食物的品質保證。糧食自給率約 70% ,難以封鎖。食農教育極為發達,人民吃得健康,健保容易維持。<br/>-----網絡是公共的-----
 +
#物聯網的所有權屬於公眾;約有 50 萬家戶有家用 AI 馴養能力。對全民實施程式教育,其中有 15% 人口達到精通的水準。<br/>-----軍隊是大學校-----
 +
#實施徵募並行的兵役制度,常備軍 20 萬,後備軍 100 萬。將不對稱作戰發揮到極致。
 +
#*軍隊改革成為一個「大學校」。
 +
#*「全民國防」基本在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成為必修課,但是由後備軍(人民)中具造詣與素養者來帶課,課程具自主學習風格。沒有職業軍人在學校中擔任教官。<br/>-----均富與社會安全網-----
 +
#租稅負擔率約 20% ,採累進稅制,資本利得要課稅。交由開放政府治理:學習、學前託育、老人照護接近免費;健保依財富等級分級收費。基礎建設、環境治理、警政司法、國防外交、社會安全網則是政府的施政重點。<br/>-----人從網絡中學習-----
 +
#「人從網絡中學習」取代「人從科層中學習」與「人從市場中學習」,公共教育傳遞「剛好比最好更好」、「勞作神聖」、「自給自足」等價值觀。

2019年6月24日 (一) 13:16的修訂版本

新的教育地圖

公共教育永遠是「文明鑄造與傳承」的部分。

一、人類文明正走向新的典範

二、文明典範與教育

三、當代教育不可漏接的課題——當代適應

四、台灣教育的四大橋接

學習場域由一個個的城堡,向裡面搬運糧草,變成一個個浮在資源海洋上的浮島。

五、台灣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

海星培力簡介

一、海星一梯的七大階段

  1. 簡易面談——向報名者說明本社群與年度計畫:
    • 價值觀
    • 社群傳統
    • 培力計畫過程
    • 學員須要負擔的時間與金錢
    然後進行雙向選擇。
  2. 共識營(7.20,21)——讓學員「自組織」並建立治理架構,以俾決定:
    • 組課共學簡則與場域修練簡則
    • 共同必修課:鼓勵要有能提供「同屆成員大量互動」的討論課。
    • 共同選修課:其中「海星增殖計劃」一定要成課。
    • 共同服務課:如「組課共學協作」,不一定要成課。
    • 定期會議的日期與決議有效額數。
  3. 組課共學
    • 18小時為一學分。
    • 參與並完成「海星增殖」為一學分。要「完成」而不是「成功」。
    • 自每梯次共識營開始,達成以下要件者為成熟海星:
      1. 兩年內修畢 5 學分,以維持一定的學習強度與密度。
      2. 發起組課(擔任課主)超過兩學分。
      3. 完成場域修練。
    • 建議的組課的標準模式為:36小時+36小時+18小時,總共90小時。
    • 每門組課有惟一 ID ,形成自己的線上記帳介面,而且必須記帳
    • 每門的組課的收支,以「自給自足,公平分擔」為原則
    • 每個人在記帳系統中都有個人收支的辨識欄位
    • 漸漸讓海星「記帳服務」成為「跨校選修/記帳服務」的「子集」。
    • 每門組課至少三人可以成課,可收外修生,須要兩位課主(組課發起人),其中一位必須是海星一梯的成員
  4. 場域修練:
    • 與組課共學目同步進行
    • 小時數下限待定
    • 場域含:
      1. 治理會議通過的各項教育社運倡議
      2. 「三法」或「籌備中」或「具實驗教育精神」的學校、機構或團體
      3. 「教學經驗三年以上之達人」
      4. 「其他學員之公開觀課議課」
  5. 組課典藏與學習履歷完成
  6. 成果發表
  7. 海星增殖

二、培力特點

(一)網絡與社群

「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傳統芻議」

  1. 教育自造者的成長應列我們的首要目的。
  2. 整個社群應維持學習資源與資訊的共享,讓社群成員平等取得。
  3. 我們之中的領袖只是受委託的僕人。
  4. 每一組別應是自治的,但影響到其他組別或整個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者為例外。
  5. 每一個組別應儘量自給自足。
  6. 每一個組別應儘量以工作圈模式維持分工的彈性,但服務中心可以雇用專門的工作人員。
  7. 組課共學應該是各組別重要的學習方式。
  8. 自主學習應該是各組別重視的學習風格。
  9. 任一組別不應認可或允許外界的機構使用「教育自造者培力」的名字,以免因為利益將我們推離首要目的。
  10. 我們的公共關係政策是建基於吸引新人參與,而非為了自我宣傳。

增加對外接觸的表面積

  1. 每一門組課的基本說明都是對社會說明,都是接觸介面。
  2. 各贊助者一起在撐培力。

每一隻小海星都是一個小的「學習公社」,在學習、經濟、生活三方面協作。

(二)增強學習資源共享(公共性)

  1. CC 3.0 授權
  2. 組課的準永久性典藏

PS.專任助理計畫結束就會離去,但社群卻會長遠存在

(三)社群成員學習歷程建置、保管、運用

  1. 準永久性保存
  2. 對「學習大規模重洗牌」的當代適應
  3. 準備找社大合作融通學習認證
  4. 垂直發展:小海星、成熟海星(一級教育自造者)、精熟海星(二級教育自造者)、裁判海星(三級教育自造者)
  5. 水平發展:學分標籤,初期標籤數小於組課總數。

附錄一:歷史路口向左轉:台灣十大願景–展望孩子們長大後的時代

-----宜居國土-----
  1. 人口穩定在 1500 萬, 300 萬戶。分布在約 1000 個低碳排的生態村中。能源、淡水、糧食都不算緊張。
  2. 人口大多居住在 1000 公尺以下的國土內, 1000 公尺以上的國土,基本不開發。以此為基礎治河,再以尊重河川水道為基礎,決定聚居地,所以沒有太嚴重的水患問題。
    -----轉換能源基礎-----
  3. 能源以地熱、黑潮、河川水力、生質能為基載電力,太陽能、風能支援中載、尖載電力。
    • 建立智慧電網,人人發電給人人用。
    • 實施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各家戶都有充裕的能源支援自造活動。也就是政府提供的基本收入是能源而非成品,人民仍須「勞動」來換取生活所需。
    • 電費、水費合理化。但因為實施能源的「基本收入制度」,所以合理電價並不會使窮人生活難過,但卻會抑制水電的浪費行為。
    • 建築均為環保綠建築,表面積不是用來發電就是用來水耕。
    • 能源總用量減少,能源效率增加,尖峰用電縮小。
      -----多元經濟-----
  4. 經濟活動分為三塊:自造經濟、共享經濟、市場經濟。台灣成為華人社會中第一個「產消合一社會」與「多元社會」。
  5. 人民有自行發行代幣的權利,與政府發行的法幣並行,以此制約政府和資本家透過金融活動對其他人進行掠奪。致富得靠「實業」,不是靠金融手段。這樣算是「素樸」的資本主義,也符合中間偏左的經濟發展路線。
    -----糧食自給自足-----
  6. 亞洲的食品勝地,台灣出產就等於是食物的品質保證。糧食自給率約 70% ,難以封鎖。食農教育極為發達,人民吃得健康,健保容易維持。
    -----網絡是公共的-----
  7. 物聯網的所有權屬於公眾;約有 50 萬家戶有家用 AI 馴養能力。對全民實施程式教育,其中有 15% 人口達到精通的水準。
    -----軍隊是大學校-----
  8. 實施徵募並行的兵役制度,常備軍 20 萬,後備軍 100 萬。將不對稱作戰發揮到極致。
    • 軍隊改革成為一個「大學校」。
    • 「全民國防」基本在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成為必修課,但是由後備軍(人民)中具造詣與素養者來帶課,課程具自主學習風格。沒有職業軍人在學校中擔任教官。
      -----均富與社會安全網-----
  9. 租稅負擔率約 20% ,採累進稅制,資本利得要課稅。交由開放政府治理:學習、學前託育、老人照護接近免費;健保依財富等級分級收費。基礎建設、環境治理、警政司法、國防外交、社會安全網則是政府的施政重點。
    -----人從網絡中學習-----
  10. 「人從網絡中學習」取代「人從科層中學習」與「人從市場中學習」,公共教育傳遞「剛好比最好更好」、「勞作神聖」、「自給自足」等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