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培力/海星增殖/組課計畫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cid:141

0822

會前準備事項

  1. 出席人數確認:8.18(三)確認出席人數、可以到的時間、活動地址
  2. 簡單問卷
  3. 印一版手冊
  4. 拿鑰匙
  5. 時間:9:00~12:00
  6. 準備:水、杯子、投影機、黑板(或白板)、板擦
  7. 地點:慢慢(台北市南昌路一段60號3樓)

活動流程

  • 9:00~9:20 問卷歸納
  • 9:20~9:50 澄清
    1. 要做什麼
    2. 重要與不重要的事
  • 9:50~10:10 討論「海星增殖」組課
    1. 誰要參加課主?以本次活動為例,說明課主的角色設計
    2. 確認海星增殖各課次時間與負責課主
    3. 決定是否收費、收多少?
    4. 討論上課規範。
  • 10:10~11:10 自主學習帶領者的操作版本
  • 11:10~12:00自由交換時間

紀錄:

簡介台灣實驗教育現況: 目前台灣的實驗教育,依性質區分,可分為四大群落:

  1. 引進國外教育理念
  2. 多元文化信仰
  3. 逃避法令規範
  4. 強化學生自主學習

而目前公立學校以108課綱為架構,試圖在教育現場落實自主學習。然而體制作為「格式化」的結構,需要實驗教育界裡,有經驗的自主學習者,進行理念與實務的橋接,方能協助改善體制教育。

海星增殖課程目標、流程

  1. 反思二年來過程
  2. 討論與催化一輪工作圈
  3. 陪伴

您認為海星計畫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1. 培力體制學校老師從事教育自造者的帶領、培養相關人才
  2. 有帶領者經驗者再成為下一輪的陪伴者
  3. 發展社群組織、建立運作模式
  4. 讓更多人體驗自主學習
  5. 建立相關資源連結、網絡;成為推廣「自主學習典範」核心工具箱
  6. 推廣自主學習的方式
  7. 學習如何自主組織課程與學習

有否感受過成員間的共振?

  1. 討論章程時候
  2. 建立自我根概念、欣賞異己,討論的時候、聆聽他人分享時
  3. 貢獻越大、收穫越多
  4. 私下聊天時
  5. 籌備的時候
  6. 辦「共識營」的時候
  7. 組課的時候
  8. 例會的時候
  9. 認識其他在做教育的人,認識其他生活圈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有發展出新的學習方式嗎?

  1. 從無章法中形成共識(秩序)
  2. 發現有價值的資源,相信每個人都能調度
  3. 欣賞資淺學習者並幫忙增強。
  4. 找到機會可以找到人一起學。自己學找的資源、方法有限。有人一起學對突破瓶頸有幫助。
  5. 線上會議經驗
  6. 觀察如何讓成員共學時,從加法協作到乘法協作
  7. 資訊運用的能力,例如:wiki撰寫等
  8. 課程/活動設計需要思考的點有哪些?
  9. 如何做社群經營/班級經營
  10. 如何運用群學的力量,維持學習的強度
  11. 大群包小群的組課模式
  12. 透過兩岸同學互動,增加了學習的廣度

自我培力對您來說,主要的困難何在?

  1. 情境轉換
  2. 形成共識
  3. 時間、持續下去很難
  4. 動機不強烈
  5. 學習模式的改變,例如:要開始自己找資料、先自己試試看找解決方式
  6. 沒有與我現階段的興趣或學習目標契合
  7. 凝聚夥伴共識
  8. 老師教學生學的文化慣性
  9. 很難找到適當的實習指導者

把重要事情安排進 良好的處理不確定性的問題: 課主與參課者的人際關係 對特定原則有大一點的決定權、溫和的不確定性。 參課者無法抬高自己、發展出不健康的群我、個體我關係。 30人為單位的大群、5~7人小群,非科層式, 大概一個一班的規模,有交集但不一定 學校是各工作圈聯盟 人的素養


海星社群應該對成員提供哪些協助?

  1. 詳細的紀錄
  2. 提供充分數據分析資料與開源學習,建立與管理資料庫
  3. 適當的分工,讓每一個人都有事情做
  4. 共同組課的對象
  5. 個別化的輔導或諮詢服務
  6. 定期討論組織課程,培力方法
  • 建立學習資源資料庫
  • 良好的媒合機制:由工作圈作邀請制
    1. 發展20個左右的工作圈,吸引適合的人選來參與
    2. 可能有意義的工作圈?

紀錄片:Daniel

各課次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