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培力/組課共學簡則: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教育自造者培力]]__NOTOC__
 
[[分類:教育自造者培力]]__NOTOC__
 
=組課共學簡則草案=
 
=組課共學簡則草案=
組課共學簡則草案如下:
 
  
===說明===
+
==說明==
 
組課共學規劃每個學員自行尋找教育理念與學習需求相近的夥伴,行程組課共學,自主建構課程主題與學習活動,發展相關學習資源,最後共同完成該門課程的學習歷程與組課典藏,藉此增進學員自主發展學習活動之能力,並透過學習資源分享,創造附加效益。
 
組課共學規劃每個學員自行尋找教育理念與學習需求相近的夥伴,行程組課共學,自主建構課程主題與學習活動,發展相關學習資源,最後共同完成該門課程的學習歷程與組課典藏,藉此增進學員自主發展學習活動之能力,並透過學習資源分享,創造附加效益。
  
===組課主題與進行方式===
+
==組課主題與進行方式==
 
主題與進行方式由該門課程共學成員規劃。主題可來自實習現場所觀察到的議題、個人興趣或欲培養的專業能力,可能包含課程研發、兒童觀察與認知、輔導與諮商、關係型態(班級經營、親子共學、親師溝通)、統合式教學、在地化/本土化教育等領域,進行方式可能包含讀書會、工作坊、座談會、參訪、專題演講、線上學習等。
 
主題與進行方式由該門課程共學成員規劃。主題可來自實習現場所觀察到的議題、個人興趣或欲培養的專業能力,可能包含課程研發、兒童觀察與認知、輔導與諮商、關係型態(班級經營、親子共學、親師溝通)、統合式教學、在地化/本土化教育等領域,進行方式可能包含讀書會、工作坊、座談會、參訪、專題演講、線上學習等。
  
===組課說明===
+
==組課說明==
 
每門組課至少3人可以成課,可收外修生,需要2位課主(組課發起人), 其中一位必須是海星一梯的成員共同發起組課。
 
每門組課至少3人可以成課,可收外修生,需要2位課主(組課發起人), 其中一位必須是海星一梯的成員共同發起組課。
====(一)相關說明如下====
+
===(一)相關說明如下===
 
#18小時為一學分。
 
#18小時為一學分。
 
#成員需修畢五學分,其中包含擔任兩個學分以上的課主。
 
#成員需修畢五學分,其中包含擔任兩個學分以上的課主。
 
#(建議的)組課的標準模式為:36小時+36小時+18小時,總共90小時。
 
#(建議的)組課的標準模式為:36小時+36小時+18小時,總共90小時。
 
#參與並完成「海星增殖」為一學分。要「完成」而不是「成功」。
 
#參與並完成「海星增殖」為一學分。要「完成」而不是「成功」。
====(二)組課費用與計算方式====
+
===(二)組課費用與計算方式===
 
#每門組課有惟一 ID ,形成自己的線上記帳介面,而且必須記帳
 
#每門組課有惟一 ID ,形成自己的線上記帳介面,而且必須記帳
 
#每門的組課的收支,以「自給自足,公平分擔」為原則
 
#每門的組課的收支,以「自給自足,公平分擔」為原則
 
#每個人在記帳系統中都有個人收支的辨識欄位
 
#每個人在記帳系統中都有個人收支的辨識欄位
 
#漸漸讓海星「記帳服務」成為「跨校選修/記帳服務」的「子集」。
 
#漸漸讓海星「記帳服務」成為「跨校選修/記帳服務」的「子集」。
====(三)組課程序====
+
===(三)組課程序===
 
#尋找夥伴討論課程主題與進行方式;
 
#尋找夥伴討論課程主題與進行方式;
 
#繳交開課課程資料;
 
#繳交開課課程資料;
第 30 行: 第 29 行:
 
#通過檢核完成修課。
 
#通過檢核完成修課。
  
===學習評量===
+
==學習評量==
 
學習評量項目與方式由共學成員(和聘任老師)共同討論決定,應明定於開課申請表中,評量內涵可包含出席率、參與程度、學習廣度、學習深度等,評量方式可包含自評、同儕互評、外部專家評量、活動紀錄、學習歷程檔案整理與討論課發表等。課程學習評量最晚應於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完成。
 
學習評量項目與方式由共學成員(和聘任老師)共同討論決定,應明定於開課申請表中,評量內涵可包含出席率、參與程度、學習廣度、學習深度等,評量方式可包含自評、同儕互評、外部專家評量、活動紀錄、學習歷程檔案整理與討論課發表等。課程學習評量最晚應於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完成。
  
===學習歷程與組課典藏===
+
==學習歷程與組課典藏==
 
共學成員應完成組課典藏,內容包含課程使用說明(以影片或文字呈現)、開課申請表、課程計畫、課程活動相關資料與學習素材(如影片、文字檔、照片、網站等),最晚於課程結束後二個月內上傳到「海星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網站」,檢核通過,才算完成該門課程。
 
共學成員應完成組課典藏,內容包含課程使用說明(以影片或文字呈現)、開課申請表、課程計畫、課程活動相關資料與學習素材(如影片、文字檔、照片、網站等),最晚於課程結束後二個月內上傳到「海星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網站」,檢核通過,才算完成該門課程。
  
===學習資源共享平台===
+
==學習資源共享平台==
 
經組課共學成員授權同意,本計畫產生之學習資源將公開於海星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http://educationmaker.net),採用創用CC 3.0公開授權條款,無償提供他人使用。
 
經組課共學成員授權同意,本計畫產生之學習資源將公開於海星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http://educationmaker.net),採用創用CC 3.0公開授權條款,無償提供他人使用。
  
===完成教育自造者培力(簡稱:海星培力)認證===
+
==完成教育自造者培力(簡稱:海星培力)認證==
 
自每梯次共識營開始,達成以下要件者為成熟海星:
 
自每梯次共識營開始,達成以下要件者為成熟海星:
 
#兩年內修畢 5 學分,以維持一定的學習強度與密度。
 
#兩年內修畢 5 學分,以維持一定的學習強度與密度。

2019年7月3日 (三) 14:34的修訂版本

組課共學簡則草案

說明

組課共學規劃每個學員自行尋找教育理念與學習需求相近的夥伴,行程組課共學,自主建構課程主題與學習活動,發展相關學習資源,最後共同完成該門課程的學習歷程與組課典藏,藉此增進學員自主發展學習活動之能力,並透過學習資源分享,創造附加效益。

組課主題與進行方式

主題與進行方式由該門課程共學成員規劃。主題可來自實習現場所觀察到的議題、個人興趣或欲培養的專業能力,可能包含課程研發、兒童觀察與認知、輔導與諮商、關係型態(班級經營、親子共學、親師溝通)、統合式教學、在地化/本土化教育等領域,進行方式可能包含讀書會、工作坊、座談會、參訪、專題演講、線上學習等。

組課說明

每門組課至少3人可以成課,可收外修生,需要2位課主(組課發起人), 其中一位必須是海星一梯的成員共同發起組課。

(一)相關說明如下

  1. 18小時為一學分。
  2. 成員需修畢五學分,其中包含擔任兩個學分以上的課主。
  3. (建議的)組課的標準模式為:36小時+36小時+18小時,總共90小時。
  4. 參與並完成「海星增殖」為一學分。要「完成」而不是「成功」。

(二)組課費用與計算方式

  1. 每門組課有惟一 ID ,形成自己的線上記帳介面,而且必須記帳
  2. 每門的組課的收支,以「自給自足,公平分擔」為原則
  3. 每個人在記帳系統中都有個人收支的辨識欄位
  4. 漸漸讓海星「記帳服務」成為「跨校選修/記帳服務」的「子集」。

(三)組課程序

  1. 尋找夥伴討論課程主題與進行方式;
  2. 繳交開課課程資料;
  3. 進行組課共學;
  4. 學習記錄與資料蒐集;
  5. 進行學習評量;
  6. 製作學習典藏與彙整歷程;
  7. 通過檢核完成修課。

學習評量

學習評量項目與方式由共學成員(和聘任老師)共同討論決定,應明定於開課申請表中,評量內涵可包含出席率、參與程度、學習廣度、學習深度等,評量方式可包含自評、同儕互評、外部專家評量、活動紀錄、學習歷程檔案整理與討論課發表等。課程學習評量最晚應於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完成。

學習歷程與組課典藏

共學成員應完成組課典藏,內容包含課程使用說明(以影片或文字呈現)、開課申請表、課程計畫、課程活動相關資料與學習素材(如影片、文字檔、照片、網站等),最晚於課程結束後二個月內上傳到「海星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網站」,檢核通過,才算完成該門課程。

學習資源共享平台

經組課共學成員授權同意,本計畫產生之學習資源將公開於海星教育自造者培力社群(http://educationmaker.net),採用創用CC 3.0公開授權條款,無償提供他人使用。

完成教育自造者培力(簡稱:海星培力)認證

自每梯次共識營開始,達成以下要件者為成熟海星:

  1. 兩年內修畢 5 學分,以維持一定的學習強度與密度。
  2. 發起組課(擔任課主)超過兩學分。
  3. 完成場域修練。

討論

是否需要有導師/資深海星協助指導,扮演協助學員釐清學習目標、引導學員進行討論與確保學習方向不偏離計畫軸心的角色。透過定期的引導討論課程,協助學員釐清學習主題、目標與方法,並且進行組間分享交流,擴充學員的學習視野。類別有:

  1. 導師/資深海星指導課
  2. 組課共學課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