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教育新典範的基本內容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核心概念

內容領域:身心、語言、社會、數學、科學、藝術 內容要素:認知(cognition)、能力(skill)、素養(competency)

自主學習——華文(語文)與數學

羅善文引言

  • 大陸的語文教育:意識形態的干擾很強
  • 大陸的數學教育:需要正視應試導向產生的影響

丁丁分享

  • 終身自主學習(國文、算數、英文、資訊、團體合作、自我成長)-主要討論
  • 當代世界:基於2020-2040年要面對的挑戰,來解決當代適應問題。
  • 人本中國:80後父母的教育觀的改善,讓人本中國實現變得可能。 (適合在台灣討論)
  • 尊重主體性的排課(是否必選修、學習內容的選擇等)

關於華文(語文)學習的討論

  • 丁丁:文言的高階應用和古今連接(丁丁是高二高三教)
  • 羅: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應用和練習;
  • 羅:語言與思維方式的連接,
  • 丁丁:界定“語言”和“語文”的含義和範疇
  • 劉曉偉:反對學科課堂教學,學科知識課堂教學與能力素養的掌握沒有必然關係;khan學院是好的學習工具而不一定非要老師教學;邏輯適合作為課程教導內容;
  • 羅善文:語文和數學的學習都是服務於邏輯的學習;和家長學生釐清數學不是計算和做題;如何歸納和整合語文和數學如何服務邏輯學習;
  • 桔子: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方法的不同,導致邏輯的學習方法也不同;
  • Amanda:提升思維和邏輯的教育目標是有共識的。能否把語文和數學的學習作為促進邏輯思維成長的載體之一;
  • 丁丁:學科劃分的四個符號載體——語言、數學及科學、社會、藝術。以上四組符號載體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用邏輯將以上替代。大學是編序套裝知識,高中變為編序套裝知識的簡化版、初中變為縮小版,這是各國課綱編排和課程組織的基本錯誤。

關於數學學習的討論

  • 算數與數學的區別:算數是用於日常生活、認知、計算的知識儲備;數學是為了深入研究數學的基礎儲備;
  • 羅:算數和語言是人之學習本能,無需必要用學科教學方式的;而數學、科學是需要這種基礎學科方法的工具的;丁丁補充:人類本能能支持學會的為算數;
  • 能否定義基本學習內容,但不強迫教;

討論是否有基本學習內容

  • 分類方式:五會&學科(語言、數學、社會、科學、藝術)
  • 增加:社會互動;沒有強制性
  • 沒有知識範圍上的基本學習內容;增加:內容需要從學習者自身決定
  • 基礎學科提供面的廣度,而不追求深度,是提供給學習者的選擇池
  • 基本學習內容不是基石,方向應是:溝通能力、邏輯、自然科學、人文
  • 釐清分類,載體還是目的。建議從能力和認知分類;不用學科而用領域做評估,現有學科分類不合適
  • 按照符號系統區分,數學和科學共享一套符號系統,人人互動為基礎的社會學習,增加身體的學習。即,語文、數學科學、社會、藝術、身體。知識、技能和素養存在當代適應的不斷變化。
  • 中國幼兒教育大綱的分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
  • 安格選修課分類:(有一張圖)
  • 哲學:釐清各領域基本問題
  • 提議:釐清不能拆分成更小的元素為基本內容,更多領域是由多種元素組合衍生的交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