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支援人力2024: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二、教育現場「學生單位成本」正快速爬高中
二、教育現場「學生單位成本」正快速爬高中
第 21 行: 第 21 行:
 
#過去十年國中小學生單位成本每年顯著成長,原因是教育經費增加、學生量體減少。
 
#過去十年國中小學生單位成本每年顯著成長,原因是教育經費增加、學生量體減少。
 
#2018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首度升破 18萬/年,2019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是 18.9萬/年,2021年破 20萬/年。
 
#2018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首度升破 18萬/年,2019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是 18.9萬/年,2021年破 20萬/年。
 +
#依振鐸學會辦理機構實驗教育(2013~2021),高國中小實施自主學習之學生單位成本,新冠疫前落在每生每年 18 萬,新冠疫後落在每生每年 20 萬,我國實在是有開始在現場大規模推廣自主學習之財務可行性,惟教師文化與教育行政制度,尚有須微調配合之處。

2024年6月27日 (四) 08:06的修訂版本

案由:
建請本委員會開始研議教育經費基本需求加入「自主學習支援人力」。
提案委員:丁志仁,蕭東原

說明:

一、《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以下簡稱本法)中關於教育經費基本需求之相關元素

依本法第 10 條規定計算「教育經費基本需求」應衡酌的六個元素(如右圖所示),其中「學生數 」與學校的「層級、類別、規模」已納入目前基本需求設算;學校的「位置」另有《偏遠地區教育發展條例》加以考量;地區「人口數」目前已透過《財政收支劃分法》間接影響一般教育補助之設算;惟「學生單位成本」與「教育品質指標」至今尚未納入。

然依本委員會多年之研究,我國訂有課綱,學校奉行相同的編班標準,並依課綱審訂民編教科用書,學校請教師依課綱教授教科用書,而公立學校教師採取全國一致的年資薪級表,綜上所表現出來的現況是:除台北市外,所有縣市「教育規模與縣市教育支出關係」分布在同一條迴歸線上;即除台北市外,各縣市間學生單位成本與教育品質指標差異不明顯。

雖自 2014 年起有實驗教育三法的公布實施,公立學校辦理實驗教育,絕大多數是以藝術、健體、綜合加上學校自訂課程節數,構成學校實驗教施教空間。對教育典範之當代適應推進有限。

二、教育現場「學生單位成本」正快速爬高中

如右圖所示:

  1. 2000年台灣實施《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後,政府教育經費和政府收入掛勾,和教育量體脫勾。
  2. 國中每生單位成本高於國小每生單位成本,但差距在逐年縮小。
  3. 2012年後,教育部開始合計國中小每生單位成本。
  4. 過去十年國中小學生單位成本每年顯著成長,原因是教育經費增加、學生量體減少。
  5. 2018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首度升破 18萬/年,2019年全台國中小學生的單位成本是 18.9萬/年,2021年破 20萬/年。
  6. 依振鐸學會辦理機構實驗教育(2013~2021),高國中小實施自主學習之學生單位成本,新冠疫前落在每生每年 18 萬,新冠疫後落在每生每年 20 萬,我國實在是有開始在現場大規模推廣自主學習之財務可行性,惟教師文化與教育行政制度,尚有須微調配合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