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進展)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分類: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 | [[分類: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 | ||
===進展=== | ===進展=== | ||
+ | :-----課綱由破碎到完整----- | ||
#首次完成我國課綱的垂直整合:從小一到高三 | #首次完成我國課綱的垂直整合:從小一到高三 | ||
− | #首次完成我國課綱「形式」上的水平整合:從普高、綜高到技高 | + | #首次完成我國課綱「形式」上的水平整合:從普高、綜高到技高<br/>-----開門辦教育----- |
− | #課審制度法制化(已實施),並開放民間提案(待實施) | + | #《高級中等教育法》第 43 條「學校規劃課程並得結合社會資源充實教學活動。」 |
+ | #老師每年至少須開放觀課一次以上 | ||
+ | #課審制度法制化(已實施),並開放民間提案(待實施)<br/>-----當代適應----- | ||
#國小新住民語新設領域 | #國小新住民語新設領域 | ||
− | #國中科技新設領域:含生活科技(設計與製造),資訊科技(運算思維) | + | #國中科技新設領域:含生活科技(設計與製造),資訊科技(運算思維)<br/>-----適性學習/務實致用----- |
#國中小五分之一的跨領域課程空間 | #國中小五分之一的跨領域課程空間 | ||
#高中校定選修從 1.2 倍起跳,但高中老師超鐘點,無法承擔更多選修課 | #高中校定選修從 1.2 倍起跳,但高中老師超鐘點,無法承擔更多選修課 | ||
− | #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接近陣亡) | + | #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接近陣亡)--> |
#社會「探究與實作」課程 | #社會「探究與實作」課程 | ||
#大學入學連動,高中學習歷程檔案 | #大學入學連動,高中學習歷程檔案 | ||
− | |||
− | |||
===目前發生的事=== | ===目前發生的事=== |
2018年11月6日 (二) 15:11的修訂版本
進展
- -----課綱由破碎到完整-----
- 首次完成我國課綱的垂直整合:從小一到高三
- 首次完成我國課綱「形式」上的水平整合:從普高、綜高到技高
-----開門辦教育----- - 《高級中等教育法》第 43 條「學校規劃課程並得結合社會資源充實教學活動。」
- 老師每年至少須開放觀課一次以上
- 課審制度法制化(已實施),並開放民間提案(待實施)
-----當代適應----- - 國小新住民語新設領域
- 國中科技新設領域:含生活科技(設計與製造),資訊科技(運算思維)
-----適性學習/務實致用----- - 國中小五分之一的跨領域課程空間
- 高中校定選修從 1.2 倍起跳,但高中老師超鐘點,無法承擔更多選修課
- 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
- 社會「探究與實作」課程
- 大學入學連動,高中學習歷程檔案
目前發生的事
- 課程內容過量、排課過滿,「教過」的典範還是壓倒「教會」的典範。直接結果:大量的學生淪為陪讀。
- 自發、互動、共好,不可能靠重編新一版教科書來達成,須要很多新元素:更多的自主學習,更多的個別指導,更多的當代適應,學生更多蒐集資料、架構資料、上台發表的訓練,更多校外學習,這些被刻意和課綱實施疏遠。而這些元素在實驗教育中已備妥。
- 108 課綱正被窄化成「新一版本的教科書」。
馬上要發生:合課綱和不合課綱的教材被刻意混淆。對康軒甲版可笑的研究。 - 適性學習被窄化成大學先修課程,仍然忽略非學術性向的學生。
- 「進展」與「現場」的博奕。
- 各學科山頭的彼此博奕。
- 學校繼續「關門辦教育」。
- 均優派與選秀派的巨大博奕:
- 適性學習選修課是開大學先修課程呢?還是所有性向的選修課都均開?
- 大學入學走向多元取才?還是考試分發?
- 要不要重視大量學生淪為陪讀的處境改善?
- 前 5% 的老師未被標定
- 需要推動民版課綱:提供前 5% 的老師跨校揪團辦學的空間
結構性作為
- 社大與跨校選修修聯盟合組諮詢服務中心
- 看范巽綠怎麼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