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共同體與公共支持體系政綱/教育政綱: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福留子孫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二、十年政綱提出的教育核心理念:
二、十年政綱提出的教育核心理念:
第 15 行: 第 15 行:
 
#終身學習:教育過程應實踐人本精神,尊重人群多樣性,培養並提升國民終身學習的意願與能力,促進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終身學習:教育過程應實踐人本精神,尊重人群多樣性,培養並提升國民終身學習的意願與能力,促進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平衡:平衡本土意識與全球化,平衡增進公民素養與發展就業技能。
 
#平衡:平衡本土意識與全球化,平衡增進公民素養與發展就業技能。
 +
 +
===三、政策主張===
 +
====(一)沒說也做====
 +
#發展實驗教育
 +
#全面更新網路與資訊建設
 +
#國中小每班都裝冷氣
 +
====(二)說了去做====
 +
#縮短城鄉差距,促進學校教育均優化。
 +
#教育資源分享不應因一般與特殊、升學與職業教育而有所差別。
 +
#保障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
 +
#小班小校及小學區
 +
#推動實施十二年國教
 +
#因應少子化形成的私校退場趨勢,協助私立院校轉型、整併與退場,並於過程中確保學生及教師權益。
 +
#以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原則推動國際學術交流,並將兩岸學術交流納入,但不以減損本國學生的利益為前提。
 +
#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應以開闊本國學生國際視野,提升本國文化與科技發展國際化程度為目的。
 +
#調整課程與課綱。
 +
#透過降低班級學生人數、減少行政事務、增加學校社會工作與輔導人力等措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
#加強本土語言、藝術、歷史、文學教育。
 +
====(三)說了沒做====
 +
#明確區分研究型、教學型及技職院校。
 +
#提供家長終身學習的機會,提升家長與子女共學並進的意願,培育家長參與教育的能力。
 +
#促使規律性運動人口穩定成長。
 +
#建立競技人才早期培訓制度,建立優秀運動員及教練工作保障機制。
 +
====(四)說了還做不到====
 +
#相對不利的學生完成依法應享的教育,俾利於階級流動,讓下一代有公平發展機會。
 +
#幼兒照顧與教育公共化
 +
#八年內達到全面免試入學、高中職社區化的目標。
 +
#落實產學合作,縮短學用落差。
 +
#高等教育公立院校學生數過半的目標。
 +
#公立大學應提供一定名額及學費優惠或獎學金,優先招收在地高中職畢業生,讓學子不必離鄉背井求學。
 +
#開放與轉型各級學校教育設施,作為回流教育的場所,吸引中途失學青年、需提升就業能力之中高齡者、婦女進入終身學習。
 +
#協助社區大學及部分大學轉型開辦回流教育,鼓勵國民學習新事物、新技術,落實終身學習理念,提升個人生活技能,強化國民的就業力。
 +
#培育與活化師資。
 +
#減少行政事務。

2022年10月25日 (二) 13:32的修訂版本

政策回顧

一、十年政綱中對教育問題點出如下:

  1. 升學壓力超高負荷的壓力與焦慮,特別是在中學階段。應試教育悖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養成品格。
    教育成為型塑社會階級的起點。
  2. 學前兒童教育與照顧的高度私有化、商品化,使學前兒童教育與照顧品質參差不齊、家長經濟負荷沈重,更不用說女性無法藉此減輕家庭照顧的壓力,以進入職場尋求自我實現。
  3. 高等教育亦過度私有化,公立大學院校的比率偏低,對中下階層家庭的教育成本負擔沈重、過激的升學壓力與就業競爭。
  4. 少子女化</span>的衝擊,使得學校走向整併、教師新陳代謝停止。
    但不應以引進中國學生作為解套,而要運用少子女化的形勢推進教育改革,以為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
  5. 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衝擊教育資源的分配,使得受地域、經濟、文化、身體等不利條件影響的家庭子弟,難享公平教育機會
  6. 教育體系的設計過度重視層級的階梯,導致學用落差太大。

二、十年政綱提出的教育核心理念:

  1. 定位:教育不是社會人才的篩選機制,而是培養國民與建立現代文明與的基床。
  2. 目標:在於培養具備獨立思考、人文精神、美學修養、創造力、健全人格的國民。
  3. 政府的角色:在於導向教育機會與品質均等,讓教育體系可以作為社會良知的堡壘,人與社會及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紐帶。
  4. 終身學習:教育過程應實踐人本精神,尊重人群多樣性,培養並提升國民終身學習的意願與能力,促進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5. 平衡:平衡本土意識與全球化,平衡增進公民素養與發展就業技能。

三、政策主張

(一)沒說也做

  1. 發展實驗教育
  2. 全面更新網路與資訊建設
  3. 國中小每班都裝冷氣

(二)說了去做

  1. 縮短城鄉差距,促進學校教育均優化。
  2. 教育資源分享不應因一般與特殊、升學與職業教育而有所差別。
  3. 保障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
  4. 小班小校及小學區
  5. 推動實施十二年國教
  6. 因應少子化形成的私校退場趨勢,協助私立院校轉型、整併與退場,並於過程中確保學生及教師權益。
  7. 以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原則推動國際學術交流,並將兩岸學術交流納入,但不以減損本國學生的利益為前提。
  8. 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應以開闊本國學生國際視野,提升本國文化與科技發展國際化程度為目的。
  9. 調整課程與課綱。
  10. 透過降低班級學生人數、減少行政事務、增加學校社會工作與輔導人力等措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11. 加強本土語言、藝術、歷史、文學教育。

(三)說了沒做

  1. 明確區分研究型、教學型及技職院校。
  2. 提供家長終身學習的機會,提升家長與子女共學並進的意願,培育家長參與教育的能力。
  3. 促使規律性運動人口穩定成長。
  4. 建立競技人才早期培訓制度,建立優秀運動員及教練工作保障機制。

(四)說了還做不到

  1. 相對不利的學生完成依法應享的教育,俾利於階級流動,讓下一代有公平發展機會。
  2. 幼兒照顧與教育公共化
  3. 八年內達到全面免試入學、高中職社區化的目標。
  4. 落實產學合作,縮短學用落差。
  5. 高等教育公立院校學生數過半的目標。
  6. 公立大學應提供一定名額及學費優惠或獎學金,優先招收在地高中職畢業生,讓學子不必離鄉背井求學。
  7. 開放與轉型各級學校教育設施,作為回流教育的場所,吸引中途失學青年、需提升就業能力之中高齡者、婦女進入終身學習。
  8. 協助社區大學及部分大學轉型開辦回流教育,鼓勵國民學習新事物、新技術,落實終身學習理念,提升個人生活技能,強化國民的就業力。
  9. 培育與活化師資。
  10. 減少行政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