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推進台灣成為青年的安居社會」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3年5月26日 (五) 14:43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推進台灣成為青年的安居社會」是聯盟的第五大訴求,這個訴求又簡稱為「青年安居向前行」。


教育並不是教學生如何應付考試,而是依據學生主體性,幫助他們「讀懂世界、改善生活、探索生涯與職涯、自造出公民素養」。教育與人生的各個階段完全對應:在進入學校前叫「學前教育」,在進入學校後叫「學校教育」,在離開學校之後叫「終身學習」。所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設有學前教育組、國中小組、高中組;教育部本部設有技職司、高教司、終身教育司。


台灣社會整體公共治理,有系統性過度右傾的問題。這使得整個社會對青年非常不友善,不但房價太高,生養太貴,對長輩照顧的負擔過重,而且以招商引資為由,讓租稅負擔率偏低,並形成青年低薪與失業的困局。如果要改變這種「社會典範」,改走「中間偏左」的治理路徑,則非從整個治理思維與人民價值觀修改不可。再加上,由於租稅負擔率偏低,各領域要推動改革,立刻就碰到「沒有錢支持進步政策」的問題。只有教育界因為受《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政府收入必須有 23% 以上用於教育的保護,使得推動進步的教育政策,稍有寬裕的經費可以真正地著手施行,實在是「撬動」台灣社會「相變」的良好支點。


在第五訴求下,聯盟列出了九個議題,以下簡述它們與各教育子部門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