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灣教育「常民政治」的作業系統

出自福留子孫
在2024年5月6日 (一) 12:20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一部分:為什麼台灣能改變?

三件事

一、教育經費編列管理法:

  1. 政府收入的 23% 須用於政府教育經費
    • 水漲船高:GDP ↑ => 租稅負擔率 13% ↑ => 政府收入 ↑ => 教育經費持續上升 (過去 20 年平均每 5.5 年 增加 1000 億)
    • 沒有社運營力,可以游說出每 5.5 年增加千億預算的增幅
    • 其他國家遇有興革事宜,就馬上會卡在籌措財源這關
  2. 教育幾乎觸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比方國防,但教育部學特司有「全民國防教育科」=> 以教育為支點,去推進台灣各領域的「相變」,須要「典範轉移」
  3. 但是財源增加在中與地方是不平均的,「中央教育發展基金」 / 補助制度(教育部:900億 / 年+行政院:500 億 / 年)

二、實驗教育三法:

放開「讓人民打造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此策略非常有利典範轉移階段。

三、常民政治:

  1. 將倡議向人民溝通:由沒聽過 => 聽得懂
  2. 從批評中打磨實施方案,讓可行性提高
  3. 當倡議溝通到大家聽得懂,具可行性 => 文官就會收割;比文官自提倡議政治風險低
  4. 最大難題:常民政治在青年世代中退流行
  5. 新的常民政治的「作業系統」

掃描當下,望向遠方

  • 職業政治的異化與妖化
    1. 攔電價
  • 學校平台化 => 學習基地
  • 自然人與 AI 協作 => 近未來數位公民
  • 尺度與典範轉移,本日不展開

第二部分:台灣與教育需要改變什麼?

第三部分:怎麼改變?

較完整說明,請參考掃描當下,適應當代

構面一、加速轉向自主學習典範
一、透過「行政院基準委員會」,教育經費基本需求加入「自主學習支援人力」
二、選定項目,在實驗教育中先行試辦
三、透過四元素在公校導入「自主學習典範」
四、家長參與教育事務
五、將台灣目前的課綱改成「軟性課綱」
六、待定向青少年適性學習
七、改善實驗教育治理:「昨日實驗教育,今日公共教育」
構面二、自然人與 AI 協作
八、生成式 AI 帶來的傳統公校教育發生「價值沈沒」
九、與數位發展部合作,用分散式自治組織(DAO)與 web 3.0推動「行政減量」與「學習歷程」
構面三、建構中央與地方共同推進教育發展的財務協力機制(因應少子化)
十、建構「中央教育發展基金」
十一、將地區內的高中小編成「盟校網絡」,等到 6G 時代。
構面四、進一步推進教育各個面向的公共化
十二、特殊學習需求學生,體制內外皆受協助
十三、學前教育公共化
十四、終身學習公共化
構面五、外擴多元而公平的台灣社會
十五、以推進全民國防為例
十六、推進台灣各領域的「相變」,
陸、始於足下
十七、以青年世代團結為號召,形成多個倡議微社群;並團結大齡國民中的支持者
十八、建構一個常民政治生態系,有活力的倡議微社群會上升並多得資源
十九、提供行政資源並維持有權責的聯絡網絡
二十、系統性培養教育財政人才

第四部分:辦公室轉型

諸微社群

微社群發起伙伴均優專案
1台灣教育常民政治作業系統很多人2024
2教育經費公共參與丁志仁、林芸伍2024兩委員會
3近未來數位公民丁志仁、林怡廷2024青年彈性學習
4發展全民國防教育任懷鳴、丁志仁2024青年彈性學習
5不歪樓理財丁志仁2024青年彈性學習
6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丁志仁、傅心怡2024自帶培II
7動手學科學丁志仁、林芸伍2024全民科學平台
8改善實驗教育治理丁志仁2024實驗教育光譜平台
9全球華人教育聯絡網丁志仁2025

簡單的地圖

一、辦公室

二、兼任伙伴

開拓並維運社會連結。

(一)從功能上看

  1. 開拓小額捐款支持者,並定期提供「交待」
  2. 催化主題微社群
  3. 幫忙發掘人才,並找來一起做事,有的是因為有 pay ,有的是因為想做

(二)從人脈的面向上看

  1. 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力 1~7 梯的人脈與衍生人脈
  2. 台灣老 / 新的社運團體
  3. 獅子會,扶輪社
  4. 宮廟
  5. 企業或其外圍基金會